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未掺杂、掺杂Cu、掺杂Bi、掺杂Ni的4种Ti/Sn O2-Sb电极,运用SEM和XRD分析电极表面形貌及结构,通过线性极化扫描、循环伏安等测试考察其电化学性能,同时进行1,4二氯苯(p-DCB)降解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极的电催化氧化特性.SEM和XRD结果表明,掺杂金属可改善电极表面形貌,增大其比表面积;电化学测试表明,Ti/Sn O2-Sb电极的析氧电位并未因金属掺杂而有明显改变,掺杂金属后,Ti/Sn O2-Sb电极具有更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p-DCB降解实验表明,改性Ti/Sn O2-Sb电极对p-DCB的降解效率明显提高,其中Ti/Sn O2-Sb-Cu电极的电催化处理效果最优,电解2 h后p-DCB的去除率即达到87.6%,且p-DCB的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2.
将上流式颗粒污泥床(USB)用于反硝化和生物膜法用于自养硝化处理蔗糖配水和小区生活污水,反硝化污泥床去除有机物和硝态氮具有节省需好氧去除有机物的能耗的优势,同时好氧生物膜法硝化效率高。试验结果表明,当工艺进水的有机负荷小于2kgCOD/m3·d时,出水COD均小于60mg/L,好氧单元进水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分别小于13kgCOD/m3·d和09kgNH3N/m3·d时,出水氨氮小于5mg/L;COD/NO-3N是影响反硝化的关键因素,处理蔗糖配水时,COD/NO-3N大于5时反硝化脱氮完全,而COD/NO-3N为10时,生活污水作为电子供体仍然脱氮不完全;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好氧单元硝化效果降低,HRT是影响好氧单元硝化效率的主要因素,HRT缩短为15h时,氨氮去除率降低了85%左右;同时处理蔗糖配水和生活污水的反硝化菌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53.
水解酸化-厌氧-好氧法处理NF合成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序批式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对NF合成制药废水的处理。由于NF制药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这些有毒物质会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因此需经过适当稀释原水以达到处理单元可接受的毒性范围。采用BOD Track快速测定了不同原水稀释条件下活性污泥呼吸曲线第一段斜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原水稀释20倍以上后,对活性污泥的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通过批量实验,优化了工艺的运行条件,并进行了小试的连续运行。采用本工艺可以达到NF制药废水COD的稳定高效去除,结果显示,COD的去除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54.
杨敏 《现代职业安全》2014,(10):109-111
<正>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汽车轮毂?光车间发生了特别重大的打磨粉尘爆炸事故,再次对工作场所中的粉尘危害敲响了警钟。据媒体报道,2012年5月该企业的工人就曾因为尘肺病事件封堵公司大门,但因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很多工人选择了妥协;车间工人对工作环境的感受是"身上全是灰尘,只有牙齿是白的"。该次爆炸事故是企业存在的隐患一再被忽视后集中爆发出来的。相对于爆炸事故,生产性粉尘导致的尘肺病影响范围往往更大更深远,粉尘吸入后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和粉尘本身的爆炸风险,一暗一  相似文献   
55.
盾构隧道施工会引起周围地层及地表变形并影响周围环境,为探索变形规律以进行预测,运用岩土数值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模型,考虑天津地区软土特性,注浆体材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性及盾构施工中的各相关作用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标准模型进行分析,并与Loganathan公式计算及工程实测数据计算进行对比验证,然后就重要施工参数如超挖孔隙、注浆压力等的影响,不同土体本构关系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土体修正剑桥模型参数如超固结比、内摩擦角、压缩参数λ及回弹参数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6.
冯涌  卢龙  杨敏 《环境工程》2012,30(5):28-30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序批式方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得到含好氧颗粒污泥的膜生物反应器。采用该反应器处理南昌市某造纸厂亚胺制浆法造纸废水,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达90%、94%、93%、92.5%,出水达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7.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研究在灭菌土壤中,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处理对滇重楼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和药材中5种重金属(Cd、Hg、As、Cu、Pb)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组)相比,人工栽培条件下接种28种不同AM真菌,滇重楼根际土壤及其对应药材中5种重金属残留量差异显著,不同重金属在滇重楼生长不同时期含量变化的差异较大,具体影响效果不同.除Spe、Asc、Asp处理组果熟期的根际土壤Cd元素含量超标外,其余处理组根际土壤及其对应药材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同时,28种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5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滇重楼对Cd、Hg、As、Cu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作用,但均显著低于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0 mg·kg~(-1)).对不同AM真菌处理组滇重楼栽培土壤重金属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及分级发现,土壤尚处于"无污染"状态,但有个别处理组的Cd已接近轻微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AM真菌能保证滇重楼根茎重金属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为推动滇重楼绿色种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大田栽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AM真菌菌株与滇重楼进行共生栽培,应重视滇重楼自身特性对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能够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生理特征和人体舒适感的体表微气候的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将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和显示技术应用于个体防护服装进行健康与安全监护的路径与方法,设计了应用于人体生理状态和体表微气候监测的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和记录系统,研制了可以用于防护服装的智能化生理指征和微气候监测系统,赋予个体防护服对着装者生理状况和着装微环境进行监测的功能。同时也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便为个体防护服装的智能化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9.
王娟  郭观林  秦宁  侯荣  杨敏  康艺瑾  段小丽 《环境科学》2019,40(10):4345-4354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与富集特征,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PAHs在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内的沉积浓度,以准确评估其人体呼吸暴露风险,选择东北某钢铁工业城市,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按粒径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14种优控PAHs进行分析,并将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技术与人体呼吸系统内部沉积模型结合进行呼吸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总PAHs浓度变化显著,采暖期(743. 9 ng·m~(-3))高于非采暖期(169. 0ng·m~(-3)),多数PAHs(86. 3%~89. 9%)与大气中粒径≤2. 06μm的细颗粒有关;中低分子量PAHs单体呈双峰型,峰值位于1. 07~2. 06μm和7. 04~9. 99μm.高分子量PAHs呈单峰分布,峰值位于1. 07~2. 06μm; 4环PAHs的含量占主导优势,为总PAHs浓度的40%;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有53. 3%和55. 3%的颗粒态PAHs沉积在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器官,分别采用人体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在颗粒物上的总浓度计算该地区人群颗粒态PAHs的终身致癌超额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R值),成人的R值在采暖期为1. 3×10-5和2. 9×10-5,非采暖期为3. 1×10-6和6. 0×10-6,儿童的R值在采暖期为1. 0×10-5和2. 3×10-5,非采暖期为2. 4×10-6和4. 8×10-6.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致癌风险,将分级采样技术与呼吸系统沉降模型结合方法可有效避免对人体呼吸暴露量的过度评估.  相似文献   
60.
李金成  郭雅妮  齐嵘  杨敏 《环境科学》2021,42(8):3866-3874
对相同进水、平行运行的A2/O与倒置A2/O工艺的冬季氨氮(NH4+-N)去除能力进行了全面解析.在运行水温为14℃时,倒置A2/O工艺表现出更低的NH4+-N容积去除负荷[0.13 kg·(m3·d)-1和0.29 kg·(m3·d)-1]和氨氧化速率(AOR)[0.07 kg·(kg·d)-1和0.11 kg·(kg·d)-1],而26℃时两个工艺则相差无几.两个平行工艺中的氨氧化菌(AOB)种群定量结果几乎始终相等(倒置A2/O工艺为3.2%±0.24%,A2/O工艺为3.4%±0.31%).克隆文库分析的结果表明,造成低温时倒置A2/O工艺中具有较低氨氮去除能力的原因是其AOB优势种属为AOR较慢的慢生型(K-生长策略)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而在A2/O工艺中则为AOR较快的快生型(r-生长策略)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而在26℃环境下两个工艺中的优势种属则均为Nitrosomonas.结合对污染物沿程去除过程的全面分析,发现尽管温度是决定AOB优势种属演替的首要原因,但由于倒置A2/O的工艺结构变化造成其好氧单元具有较高的COD负荷和高NH4+-N浓度等不利于AOB生长的因素,决定了其可以在常规城市污水的条件下出现K-生长策略型的优势AOB种属.因此倒置A2/O针对异养菌(聚磷菌与反硝化菌)的工艺构造变化却通过COD负荷等间接影响到自养型氨氧化菌的种群分布与演替,并最终造成工艺在低温条件下硝化能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