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61.
赵立刚  王磊  杨芳 《安全》2010,31(12):41-43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消防工作由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变更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职责。2010年5月11日,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太子河本溪市区段水污染现状,阐述应通过主要排污沟总量控制解决太子河本溪市区段水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3.
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在接种后第1~7 d通过不同时间添加Na2TeO3来施加Te(Ⅳ)胁迫,5种Te(Ⅳ)胁迫实验组的累计加Te浓度均为250mg/L,结果表明:两种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从Ⅰ~Ⅴ组均呈增加趋势;其中Ⅳ、Ⅴ组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利用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胁迫强度的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安徽省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7—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臭氧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区分析,分别评价安徽省臭氧污染区域分布和气象要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并分析区域传输对安徽省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 2017—2019年安徽省及各市臭氧浓度增长显著,2019年同比2017年增幅为12.2%,第二季度(4、5、6月)和第三季度(7、8、9月)是O3浓度相对较高的时期,且O3污染有"前移后滞"趋势.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安徽省内部地区,潜在源分布显示,皖中地区(合肥、安庆、马鞍山等城市)的贡献比例最大,外地源贡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等.臭氧浓度与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关联性不大.结论 安徽省臭氧污染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排放的加剧,外源输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加剧臭氧污染的程度,并导致重污染.  相似文献   
65.
采用聚乙烯醇(PVA)-硼酸法制作固定化活性污泥小球,用正交试验确定降解对氯苯酚的固定化活性污泥的最优化条件.从温度、浓度和pH 3方面比较了固定化活性污泥和游离活性污泥对对氯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定化活性污泥降解对氯苯酚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pH为6~8;固定化活性污泥对对氯苯酚的降解速度大于游离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66.
土地处理法处理钻探泥浆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陆上油田的土壤类型,这些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废弃泥浆时,一方面,废弃泥浆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对土壤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有机质及阳离子的含量升高,含盐量升高,pH升高,土壤的孔隙度降低等;另一方面,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而形成腐植质,可以改善土壤性质。并且,通过对土壤的改良,可以解决上述的负面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土地处理法处理废弃泥浆在技术上、经济上、环境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福建省流域-近海溶解氧时空格局与低氧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艾琳  杨芳  李少斌  余其彪  陈能汪 《环境科学》2022,43(11):4950-4960
溶解氧是衡量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参数,当前我国海岸带地区的低氧问题突出,但缺乏对流域-近海溶解氧时空格局与低氧调控机制的研究.基于2011~2020年福建省135个地表水(含河口)和66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数据,系统分析了年际和季节两个时间尺度溶解氧的时空演变规律,选取低氧(溶解氧饱和度位于10%分位之内)站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河流、水库、河口和近海这4种类型水体的低氧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溶解氧饱和度近海最高[(98.2±10.2)%],河口最低[(79.2±17.9)%].与"十二五"(2011~2015年)相比, "十三五" (2016~2020年)河流和水库的低氧检出频率有明显降低,但河口变化不大.统计有低氧检出的点位,河流和水库的多年平均低氧检出频率在秋季最高,河口在夏季最高.水库和河口低氧问题最为突出但机制不同,水库河段的低氧与夏季径流携带大量有机质输入、层化导致底层水持续耗氧、秋季混合上涌或通过大坝泄流有关,河口的低氧与污染输入、潮水顶托和还原性物质耗氧有关.需要建立系统治理与分区管控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域-近海污染控制有助于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和低氧问题.  相似文献   
68.
清江流域生活污水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该流域人们多沿江而居,因此生活污水是清江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文中采取从相关部门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清江流域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参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清江流域的生活污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该流域生活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人河量的大小,并对清江水体污染的特征和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适宜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分散式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9.
本文研究了氨氮自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氨氮与用行标HJ535-2009中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对比.通过结果表明,自动分析仪的线性回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仪器检出限较行标法更低,从而该仪器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并且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70.
溢油污染处置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规模的海洋溢油常常导致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灾难,溢油事故应急是世界应急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文章通过引用典型事故案例和国内事故概况说明了溢油事故的巨大风险及其危害,分析油品入水、扩散、漂移以及着陆四个不同事故演化阶段的污染特征,系统梳理溢油事故应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置方法,并通过对比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当前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应急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该在提高应急装备能力、开发新技术产品、建立全球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