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区筛选出一株对产贝毒赤潮原因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tense)具有强溶藻能力的细菌,命名为BS03,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探讨了菌株BS03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溶藻特性和溶藻代谢产物的初步性质.结果发现,菌株BS03属于微泡菌属(Microbulbifer sp.)相似性达99%;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杀藻效果具有一定浓度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处理浓度越高,溶藻效果越好;菌株BS03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都表现出较好的杀藻效果,其中对处于延滞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表现出最佳的杀藻效果,处理96 h后,抑藻率达98.17%;不同生长期菌株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溶藻作用无明显差异;菌株BS03通过间接作用方式溶藻,所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的分子量小于1 kDa,耐酸碱、具热稳定性,推测为非蛋白质、非核酸和非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王建刚  林毅 《河北环境保护》2007,(11):F0003-F0003
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围场北部,是一片原生态草原,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常年不断的风能成为非常适合风力发电的绿色能源。专家评估红松洼风电场是目前我国内陆地区资源最好的风电场,年平均风速高达7.96米/秒。到今年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52万千瓦,届时将成为全国单个风电场之最,不仅能为京津唐输送绿色电能,也对服务北京“绿色奥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品储运系统的蒸发损耗及油气回收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品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利用油气回收技术作为主要的降耗措施已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通过对储运过程中油品蒸发损耗及各类油气回收装置特点的分析,阐述了不同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油气回收技术的选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对燃烧前、氧燃烧、燃烧后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比较,并讨论了不同捕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剩余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降低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香港沙田和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作了初步的生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少量活性的污泥能够显著降低污水中Cu、Zn、Ni的浓度,污泥浓度为0。.06g/L时,广州污水上述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分别为82%,69%和51%,因此回流活性污泥到一沉池可有效降低上述金属进入生物反应池。  相似文献   
16.
锑(Sb)是生物体非必须的有毒金属,大量Sb随着人为生产活动进入土壤。Sb的形态是决定其毒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阐明Sb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是解决土壤Sb污染问题的理论基础。该文阐述了土壤系统中Sb吸附固定、化学氧化和还原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参与生物吸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的主要微生物及有关作用基因和酶,并介绍了水分管理技术、有机肥和无机钝化剂等Sb污染阻隔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实例。旨在为解决土壤Sb污染问题和开发新的Sb污染阻隔技术提供参考。最后,对土壤Sb污染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海水微生物菌群去除铵氮和亚硝酸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筛选的自养和异养微生物菌群的脱氮效果后发现,异养微生物无论是生长还是对NH4^ -N及NO2-N的去除都明显好于自养微生物。通过研究,培养出了具备很强脱氮能力包含自养和异养菌的混合微生物,在细胞干重浓度为0.48g/L的情况下,在实验3h和5h后,可将初始浓度106mg/L的NH4^ -N和初始浓度49.9mg/L的NO2^--N全部去除。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筛选的自养和异养微生物菌群的脱氮效果后发现 ,异养微生物无论是生长还是对NH+ 4 N及NO-2 N的去除都明显好于自养微生物。通过研究 ,培养出了具备很强脱氮能力包含自养和异养菌的混合微生物 ,在细胞干重浓度为0 .4 8g/L的情况下 ,在实验 3h和 5h后 ,可将初始浓度 10 6mg/L的NH+ 4 N和初始浓度 4 9.9mg/L的NO-2 N全部去除。  相似文献   
19.
三氯生的生态效应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氯生(triclosa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菌剂和杀菌剂,主要添加于个人护理品等各类消费产品中。目前,三氯生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其具有亲脂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三氯生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氯生在环境中的分布现状、生态效应和生物降解等,重点讨论了三氯生的环境毒性,以及三氯生杀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导致的细菌耐药性,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铜、锌和锰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 ,得到铜、锌和锰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1.8μg/L、65.0μg/L和 5.5mg/L ,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 96h EC50 分别为 67.3μg/L、473.0 μg/L和 17.0mg/L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安全浓度还是从 96h EC50 考虑 ,都证明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铜 >锌 >锰 .不同金属离子与藻细胞的不同亲和性是导致金属离子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