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采用YJ系列水质稳定剂处理承德热电厂循环水,阻垢和缓蚀作用显著,有效地阻了该厂凝结品铜管的结垢和系统设备的腐蚀 。  相似文献   
72.
放射源测井技术是当今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开展对测井人员的屏蔽防护研究十分必要。将聚乙(丙)烯与碳化硼和氧化铝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制成的板材和织物具有良好的热中子、中能中子和快中子屏蔽效果,加工成屏蔽装置后,可使镅-铍源中子的屏蔽率达到62.06%,γ射线屏蔽率达到32.43%,结合中子辐射防护服和防护围裙等的使用,可较好地解决测井人员的辐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73.
火电行业减排面临着工程减排空间不断减少,技术减排边际效应趋弱,汞、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控制仍未全面展开等一系列挑战。未来火电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减排,加强行业污染排放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国家应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持引导,推动火电行业污染减排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74.
<正>现代安全研究和实践表明,人因是引发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人的有关安全思想、意识和行为,受到安全文化的深刻影响。正因如此,现代安全科学研究和实践认为,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安全文化薄弱”或“不良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被认为是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是安全治理的灵魂,是一个组织实现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全员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格局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正因如此,文化引领、文化兴安已得到安全业内广泛的共识以及高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75.
共混塑料因其用途广泛且价格低廉,生产和使用量逐渐增加,然而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及其海洋环境风险尚不明确.选取聚丙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P/TPS)和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LA/PBAT/TPS)为研究对象,单一聚合物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作为对照,探究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后微塑料(MPs)的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MPs的粒径分布显示,与PP和PLA相比,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容易产生尺寸更小的颗粒,主要原因是共混塑料机械性能和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共混塑料光降解后表面出现更多裂纹和褶皱,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而PP和PLA变化不明显.ATR-FTIR光谱显示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热塑性淀粉(TPS)的特征峰减小,表明共混塑料的淀粉组分降解.C 1s光谱表明,老化共混塑料含有更少的—OH,进一步证实了TPS的光降解.以上结果表明PP/TPS和PLA/PBAT/TPS比PP和PLA光降解程度更高,从而产生更多小粒径MPs.综上所述,共混塑料可能比单一聚合物塑料对海洋环境风险更高,对共混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76.
王小波  刘安琪  钟慧琼  赵增立 《环境科学》2023,44(11):6421-643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垃圾特性是终端处理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从全国超30个城市共采集400余个生活垃圾样品,分析了垃圾的物理组成、污染物含量和热值等基础物化特性.并以深圳为例分析了采样时间和垃圾分类措施等对生活垃圾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垃圾组成与热值间的关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湿基中厨余类仍是垃圾中占比最高的组分,大多数样品的占比在40%~60%之间;可燃组成中橡塑类和纸类占比较高,分别在20%~30%和10%~20%之间;无机物占比通常不超过5%;垃圾含水率在50%~60%之间. 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厨余类占比明显降低,橡塑类占比增加,其他组分变化不大,垃圾热值得到一定的提升.生活垃圾中S、 Cl和N这3种污染元素的含量均在1%以下,其平均值规律为:N>Cl>S;垃圾样品中的Hg、 As、 Cr、 Cd和Pb含量随组分及采样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垃圾中Pb、 Cr含量受到环境背景值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橡塑类和垃圾水分是生活垃圾热值的主要影响变量,85.96%的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  相似文献   
77.
本文在分析水下系泊铜缆故障和铜缆无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水下系泊钢缆的检测需求.研究确定了一种较优的水下系泊钢缆电磁学无损检测方法,即采用霍尔元件作为检测元件.永磁体做励磁源的漏磁检测法。在此方法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水下系泊钢缆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8.
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微塑料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微塑料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易吸附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表面被微生物定殖形成生物膜后,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重金属的载体,形成复合污染物。复合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传播,造成更加严重的环境风险。该文对微塑料覆载生物膜吸附重金属所形成的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从微塑料覆载生物膜的基本特征、生物膜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以及作为重金属载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生物膜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评估微塑料覆载生物膜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在紫外光照射实验室加速条件下的老化行为。方法 对PEEK塑料采取紫外线光老化方式进行试验,对老化前后的样品进行外观变化、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结构表征与分析,明确紫外环境因素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而确定PEEK塑料在紫外光条件下的老化行为。结果 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增加,PEEK样品表面变黄,颜色加深,出现鼓包与裂纹等宏观与微观损伤。样品内部力学性能、热性能、红外特征吸收峰、元素含量与价态没有明显变化,样品表面热性能下降,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特征吸收峰变化明显。结论 PEEK塑料表面对紫外光比较敏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容易发生表层的分解,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材料整体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0.
郑州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郑州市2014~2017年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气象数据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季节变化、比值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7年郑州市大气中PM2.5和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8.1±49.8)、(95.8±60.2)、(78.6±70.3)、(72.0±53.5)μg·m-3和(158.5±65.3)、(167.7±82.6)、(144.5±91.5)、(132.7±70.3)μg·m-3,均超过我国年度二级标准限值的两倍左右.4年来,郑州市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颗粒污染问题仍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且夏季O3-8h超标问题日益突出.利用特征比值法进行来源判断,结果表明燃烧源和二次生成是郑州市大气中PM2.5的主要贡献源,其中燃煤的贡献逐年下降,移动源的贡献逐年上升.此外,低风速、高湿度和降水少是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气象因素.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了郑州市PM2.5潜在来源分布及其贡献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源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内的周边城市以及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湖北北部、山东西北部、河北南部等相邻省份,其中,近距离传输对郑州市PM2.5的质量浓度贡献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