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商品环境影响评估”的角度,探讨环境标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因果关系。世界各地现已因应环境保法例及商品的市场需求,循“品质圈”的模式革新产品。虽然生命周期评价(LCA)是环保标识的重要支柱,可惜迄今对估并需强化它在环境安全与健康资源运用、公众咨询、环境管理和审核(EM&A)、环境补偿和生态修复等重要领域的工作,确立它在区域性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文章以香港为例案,探讨推动环境标识所面对的困难和解决方  相似文献   
72.
煤矿安全量化管理方法的深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煤矿安全量化管理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化和手段上的完善,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安全管理目标标准分的方法,研制了实用、有效的应用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73.
废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废水处理厂被认为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污染源.为探究抗性基因在进水状况复杂的废水处理厂沿程的分布变化特征,选取以生产抗生素为主导行业的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厂,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废水处理厂沿程ARGs的种类、丰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处理厂水体中检出16种ARGs,四环素类、磺胺类ARGs为废水处理厂中占主导的抗性基因,并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其丰度与磺胺类抗性基因的丰度(P 0. 05,r 0. 95)存在相关性,表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可能促进了磺胺类抗性基因的迁移和转化.园区医药企业以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由于选择性压力,园区废水中,erm B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远远高于其他废水中erm B的绝对丰度.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总ARGs绝对丰度下降了1. 16个数量级,经过芬顿工艺处理后,总ARGs绝对丰度下降了2. 46个数量级,表明该废水处理工艺中深度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效果优于生物处理.高浓度、可移动的ARGs已经存在于水体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从废水处理厂排出,将给环境带来高度风险.  相似文献   
74.
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了玉米秸秆与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混合发酵系统,重点探究了膜基材性质(膜面积、膜孔径和膜材质)对连续流动态膜混合发酵系统运行性能和动态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面积、膜孔径和膜材质对动态膜的形成、膜通量的改变和有机质的截留能力均有影响显著.其中,适当增大膜面积以降低膜通量能够显著降低膜反洗频率;与200目尼龙网膜基材相比,相同膜面积的300目不锈钢膜基材的有机质截留率更高(95%),稳定状态出料浊度低于50 NTU,相应的DMBR系统甲烷产率由(111.1±7.9) mL·g~(-1) COD增至(217.1±18.6) mL·g~(-1) COD.比对分析可知,300目不锈钢膜基材能够较好地实现混合发酵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固体停留时间(SRT)的稳定分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合发酵系统的甲烷产率.此外,在选定动态膜组件较优膜面积、膜孔径(300目)和膜材质(不锈钢网)的基础上,设定有机负荷、HRT和SRT分别为(3.91±0.55) g·L~(-1)·d~(-1)、30 d和46 d,连续流动态膜混合发酵系统能够实现长时间高效稳定运行,反应器内辅酶F_(420)浓度(1.65μmol·g~(-1) VS)较高,且纤维素类生物质降解显著.  相似文献   
75.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重要的"汇"和"源"。为探究ARGs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污泥处理单元全流程的分布变化和去除效率,选取了河北省某A2/O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普通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沿程各单元的胞内、胞外ARGs的丰度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对tet C、sul II、erm B、bla PSE-1 4种ARGs、Ⅰ型整合子Int I1以及16S r DNA进行了检测。在总进水中,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绝对丰度分别为1. 30×108copies/m L和2. 09×102copies/m L,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相对丰度分别为3. 16×10-2和5. 29×10-1。最终出水的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绝对丰度去除log值分别达到2. 10log和-3. 20log,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相对丰度去除log值分别达到-0. 21log和0. 60log。泥区废液总回流液的回流会增大总进水胞外ARGs负荷。相关性研究表明,Ⅰ型整合子Int I1可能会促进tet C、erm B、bla PSE-1的传播,水质因子可能会影响ARGs的分布与扩散。  相似文献   
76.
伴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环境安全问题成为我国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瓶颈,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本文从全球环境安全的视角重新审视国家环境安全战略,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对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环保新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7.
以杭州市萧山区2008—2014年饮用水源地铁含量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饮用水源地的铁含量时空分布并评价铁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铁含量单次测值历年超标,超标倍数0.01~8.80,超标率16.7%~86.1%,7年间超标率呈现阶段性的螺旋式上升,铁污染日趋严重,到2014年有所减轻。通过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和污染源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铁污染成因,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地表水体中铁的分类标准,完善废水的铁排放标准;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强水土保持和酸雨控制,进行河流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管理,扩建备用水源和另找水源。  相似文献   
78.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安徽省近47 a(1961-2007年)来气候要素及冬小麦产量变化特征,确定产量突变点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提取影响产量形成的气候因子,构建安徽省冬小麦气候产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地估算了近47 a来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增暖趋势明显,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大,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越冬期最高气温、返青期最低气温和灌浆期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近47 a来,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存在微弱的负贡献,贡献率为-5.89%。冬小麦生长季内一定程度的暖干化条件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9.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研究了在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2.0×106,4.0×106个/mL)下,不同浓度(2.0,4.0,6.0,8.0,10.0μg/mL)的利福平溶液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助溶剂对照组相比,1.0×106个/mL藻密度下,各浓度的利福平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2.0×106个/mL藻密度下,2.0,4.0,10.0μg/mL的利福平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內禀增长率,各浓度的利福平均提高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4.0×106个/mL藻密度下,各浓度的利福平均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內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藻密度为1.0×106个/mL时,利福平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藻密度为2.0×106个/mL时,利福平浓度与轮虫的后代混交率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藻密度为4.0×106个/mL时,利福平浓度与轮虫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內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间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0.
温海飞 《安全》2014,35(9):30-31
正金矿开采作业绝大多数在地下进行,具有一些特殊的职业卫生问题,如矿井内不见阳光,空气流通不畅,采掘时产生大量粉尘,有时还伴有有害气体发生以及不良气象条件。金矿开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危害较大,工人患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截至2011年9月,全国共有金矿开采企业809家,其中地下开采企业678家,约占84%,露天开采企业131家,约占16%;共有职工总数15.7万人,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