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研究区的区位条件及自然条件提出了林地模式是最为适合本研究区的复垦模式.同时根据本论文的研究,为同类矿山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2.
探讨了水葫芦和生活垃圾在中温条件下联合发酵的可行性,研究了系统总固体含量(TS)、发酵母液添加比例(IR)以及水葫芦添加比例(WR)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的水葫芦能够有效防止因TS和IR的变化对系统pH值所带来的影响,缩短发酵启动时间,使产气高峰集中出现,并提高产气量。但是当水葫芦添加比例增加到10%时,沼气产量反而下降。发酵70 d后,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为38.18%~58.10%。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水葫芦与生活垃圾联合发酵制沼气的较优工艺条件为:系统总固体含量23%,发酵母液添加比例100%,水葫芦添加比例5%。  相似文献   
73.
为解决石化企业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监管难题,利用物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建立了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全流程移动监管模式,提出了包括人员定位追溯、作业票电子签发、作业过程移动检查、移动视频监察、电子看板在内的成套技术,构建了异常情况预警方法和模型,研发了人员定位胸卡、防爆手持终端、防爆视频监控终端等硬件设备,并开发了检维修作业过程智能安全管控平台。试点应用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检维修项目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管控,有效提升了现场作业监管的全面性、针对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硅源制备硅改性生物炭,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SEM-EDS、XRD、FTIR、XPS等表征研究硅改性生物炭对水中Cd(Ⅱ)的吸附机理,并定量分析各种吸附机制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当添加SiO2质量比为0.5%时制备的生物炭(0.5SiBC)吸附Cd(Ⅱ)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132.64 mg·g-1,是未改性生物炭(BC)的1.56倍;0.5SiBC对Cd(Ⅱ)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XRD、FTIR和XPS等结果表明,0.5SiBC吸附Cd(Ⅱ)的机理主要有矿物质沉淀、离子交换作用和络合作用,各种机理贡献率依次为:矿物质沉淀(46.61%)>离子交换(33.79%)>其他机理(18.36%)>络合作用(1.24%);0.5SiBC对Cd(Ⅱ)的离子交换和矿物质沉淀量比BC分别提高133.80%和41.46%,硅改性主要通过提高生物炭的离子交换和矿物质沉淀能力来提高吸附Cd(Ⅱ)的能力.研究表明,硅改性生物炭作为去除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75.
汾河是山西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质质量对整个流域的健康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解析流域水质及其污染源能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文章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现场实测结合模型构建,分析该流域磷污染的赋存特征,量化磷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水体总磷浓度范围在0.011~0.433 mg/L,平均值0.187 mg/L,上游磷含量满足水质Ⅱ类考核指标,中下游基本满足Ⅳ类考核指标;汾河流域水体中无机磷浓度在0.000~0.304 mg/L,平均值0.093 mg/L,有机磷浓度范围在0.011~0.295 mg/L,平均值0.094 mg/L,其中上游以有机磷为主,中下游有机磷、无机磷占比相当,这与沿河产业分布密切相关。沉积物中磷含量为63.9~492 mg/kg,平均值为257 mg/kg,属于轻度污染。总磷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为313~36 182 L/kg,总体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趋势,特别是流量相对静止、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汾河水库出口Kp较高。利用SWAT模型对汾河流域的总磷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进行解析,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是汾河流域总...  相似文献   
76.
以巢湖市某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为处理对象,基于节能降耗的需求开展A2O工艺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溶解氧从2mg/L降至0.5mg/L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和90%,去除性能并未受到影响,没有出现亚硝酸积累,而TN的去除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15%提升至44%.低溶解氧条件下,温度降低主要对TN去除率产生影响,从夏季的44%下降至冬季的29%,而氨氮的去除率仍维持在90%以上.由于进水碳源不足,出水主要以硝酸盐氮为主,低温脱氮率仅为29%.长期低氧条件下运行,AOB和NOB的优势种属为Nitrosomonadaceae和Nitrospira,相对丰度分别为2.33%和6.40%.系统NOB在数量和动力学性能上均优于AOB,同时发现存在Denitratisoma好氧反硝化菌,其相对丰度为1.59%.研究结果为低氧条件下实现城市污水脱氮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7.
通过盆栽实验,采用镉(Cd)低积累油菜单作和低积累油菜-超富集植物孔雀草间作两种种植模式,设置施用巯基坡缕石和硫酸钾以及叶面喷施硫酸锰的调控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单作和间作模式下植物生长与Cd累积以及土壤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巯基坡缕石可显著降低油菜和孔雀草地上部Cd含量、油菜Cd累积量、Cd提取率以及土壤有效态Cd含量.施用0.4g/kg的硫酸钾显著增加孔雀草Cd累积量,降低间作油菜地上部Cd含量,使间作油菜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比例减少,残渣态Cd比例增加.喷施0.6g/L的硫酸锰使单作油菜地上部Cd含量、Cd累积量以及Cd提取率显著降低.从降低油菜地上部Cd含量保障安全生产,同时不影响Cd植物提取修复角度综合考虑,在间作模式下,施用0.4g/kg的硫酸钾处理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8.
采集乌鲁木齐主城区不透水层(玻璃表面)有机膜样品,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对样品中PAEs(DMP、DEP、DBP和DEHP)进行分析,探讨不透水层膜中PAEs累积水平、组分特征与空间分布等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不透水层(玻璃表面)有机膜中的PAEs以DEP为主,其次是DBP,其他PAEs相对较少;在空间分布上,DMP、DEP、DBP在沙依巴克区含量最高,其次是新市区,水磨沟区含量最低,DEHP与其他PAEs的空间分布略有差异,表现为在新市区含量最高;在功能区分布上,DMP、DEP、DBP均表现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密集区居民文教区公园广场区,DEHP与其他PAEs功能区分布略有差异,表现为交通密集区居民文教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园广场区,PAEs来源的不同是造成其功能区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乌鲁木齐ΣPAEs及不同类型的PAEs含量都高于其卫星城昌吉市3~4个数量级,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大城市不透水层PAEs的含量可能远大于中小城市。本项研究将有利于深入认识干旱区城市典型介质不透水层中的PAEs富集及其机制,为准确预测PAEs污染趋势及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气象因子与地理因子对长江三峡库区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气象因子与地理因子对雾情(能见度)的影响程度,定量描述以厘定影响雾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地理因子,为能见度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选用2011~2012年长江三峡航道湖北宜昌至重庆宜宾段29个人工观测雾情台站资料和12个能见度观测仪资料,首先采用判别分析法寻找不同月份对雾情等级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进一步采用通径分析法对量化的雾情资料分析地形地貌及气象因子对其的直接、间接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常规气象要素对判断站点中雾和大雾的符合率在50%以上。风速、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秋末和冬季雾情等级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气象要素中的1 000 hPa湿度对能见度值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18 2,而地理要素中山体与河面的落差对雾的滋生有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0.
颗粒物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代表颗粒物的数量浓度随粒径的变化特征,掌握PSD的分布信息对于理解海洋碳循环和量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夏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现场实测数据,本文进行了参考粒径D0对PSD的影响研究,探讨了秦皇岛近岸水体不同季节PSD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