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501.
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砷铋钼三元杂多酸的形成条件及其还原产物的光度性质。结果表明:显色体系最大吸收位于825 nm处,ε′为1.54×104L/(mol·cm)。在室温下至少稳定8 h。砷量在0~40 μg/10 mL遵守比尔定律,r为0.9995。用丘氏定砷器使砷呈AsH3逸出分离   相似文献   
502.
PDMDAAC改性粉煤灰预处理油墨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并用制备的改性粉煤灰处理实际油墨废水。研究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pH值、水温对废水有机物CODG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油墨废水的脱色率高达94%,CODCr去除率也达到了74%。  相似文献   
503.
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都要在班组中进行,而其中,直接指挥班组生产的,就是战斗在生产前沿的班组长。不论企业的方针目标多么宏伟、计划多么科学,这些目标、计划的实现,说到底,还是需要这些班组长直接指挥完成。那么,班组长应该如何对班组进行管理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呢?  相似文献   
504.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5.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原理、构造及其滤料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粘土生产生物滤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当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研究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几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本类型及其组合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计算主要包括滤料体积、滤池总面积、滤池高度、布水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以及污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等。作为实例,对水量为2500m3d小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DC、DN)进行了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506.
为了研究矿井巷道围岩温度场的分布情况,首先在羊场湾煤矿13采区回风下山937高程附近,利用深孔测温技术测定围岩温度,同时测定具有代表性的岩石热物性参数;然后利用COMSOL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巷道围岩的温度场;最后通过改变通风时间和风流特性,分析其对该巷道调热圈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深孔测温可知该巷道原始岩温为28.3℃,调热圈半径为32 m;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其调热圈半径为30.9 m,与实测结果误差为3.4%。随着巷道通风时间的延长,围岩的扰动范围不断增加,围岩温度不断降低,且温度降低速率逐渐变缓;随着风流温度的降低,围岩温度也逐渐下降,且越靠近巷壁的围岩受风流温度的影响越明显;随着风流速度的增大,围岩温度会逐渐下降,当风速大于4 m/s时,围岩温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