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采用全析因设计对分散液液微萃取-上浮溶剂固化(DLLME-SFO)同时萃取水中五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包括雌酮(E1)、雌三醇(E3)、双酚A(BPA)、己烯雌酚(DES)和壬基酚(NP)的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预测回归方程,并分析了因素对DLLME-SFO萃取回收率的影响。利用SAS软件分析得到的最优条件为盐浓度(m/v)15%、水样体积3 mL、分散剂(甲醇)体积0.5 mL以及萃取剂(十二醇)体积120μL。在优化萃取条件下,E1、E3、BPA、DES和NP萃取回收率的预测值分别为46.17%、74.38%、79.20%、69.62%和73.05%,实验验证值分别为44.15%、87.76%、77.83%、77.68%和70.01%,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0%。将建立的DLLME-SFO方法用于测定实际水样中的目标化合物,结果显示实际水样中E3、BPA、DES、E1和NP同时萃取回收率分别为64.81%~76.18%,88.09%~83.15%,68.38%~70.08%,66.37%~68.72%,68.35%~72.80%,相对标准偏差(n=3)在1.47%~8.09%之间。  相似文献   
42.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内源体系:Fe、Mn、Cu、Zn和Pb;外源体系:掺杂Cu、Zn和Pb后的Fe、Mn、Cu、Zn和Pb)一定时间(45d)内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合菌对体系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混合菌的加入促进了沉积物中Fe向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转变,Fe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混合菌的掺杂导致了Mn向稳定态的移动,体系中Mn的各形态除可交换态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混合菌可以提高Mn的生物有效性;混合菌的存在增加了内源体系中Zn的铁锰氧化态稳定性,外源体系中混合菌的添加促进了其活化作用,与混合菌前33d降低金属有效性相矛盾;混合菌加入使内源体系中Pb残渣态和外源体系中有机质结合态升高,与混合菌加大Pb的有效性不吻合;混合菌可导致内源体系Cu的铁锰氧化物含量增加和铁锰氧化物态下降、Cu的生物有效性提高,而外源体系中前Cu的碳酸盐结合态上升,混合菌降低了Cu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09年4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所提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概念展开详细探讨。结合《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从定义、设置前提、计算方法的角度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对比分析,引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案例阐述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并对当前执行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李鱼  王志增  高茜  张琛 《生态环境》2012,(8):1434-1439
文章建立了阿特拉津(AT)、铜(Cu)、镉(Cd)和马拉硫磷(Ma)四元复合体系中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训练集、验证集、预测集的均方差分别为0.070 3、0.336 0、和0.195 0,模型输入数据与其模拟值相关系数r2=0.841 6。利用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多元复合体系中沉积物吸附AT的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并绘制响应曲面模型,结果显示,响应曲面模型可以直观反映多元复合体系中各因素间影响AT吸附的交互作用,AT×Ma的交互作用最大,而除Cu×Cd外,其他两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呈显著效应,其中,AT×Ma、AT×Cd和Cu×Ma对阿特拉津的吸附产生协同作用,而AT×Cu和Cd×Ma则产生拮抗作用,交互作用占AT吸附量的60.28%,对阿特拉津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5.
逐级分离法提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性化学萃取剂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质、铁/锰氧化物进行逐级分离,并依据斯托克斯(Stokes)法则提取其中的粘土矿物,以达到逐级分离的效果.利用TOC测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定最分析并验证沉积物中碳酸盐、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的去除效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考察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和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铁、锰氧化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90%和77.92%,占可萃取态铁、锰的绝大部分;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为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和高岭石,非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正长石,沉积物提取粘土矿物前后的XRD以及ESEM谱图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粘土矿物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自然水体生物膜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铅和镉时共存铅、镉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共存的镉对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的能力影响很小,而共存的铅使各组分吸附镉的能力明显下降,且不同组分受影响的程度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7.
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段勇  郑爽  李鱼  李海生  崔勇  王德秋 《四川环境》2005,24(1):98-101
本文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的方式,初步总结了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根据开发区环境评价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开发区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解决目前突出的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峰  胡翠娟  李鱼 《环境保护》2013,(19):52-53
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不健全、突发事故环境风险评价范畴界定不明确、突发事故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缺乏、突发事故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不完善、公众参与中缺乏风险沟通的内容问题,需要强化部门间协同合作的实践、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完善风险评价标准、强化全过程管理,降低项目实际环境风险、引入风险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4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的阿特拉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岙  李鱼  徐自力 《生态环境》2006,15(6):1160-1164
为建立检测水体中阿特拉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ODSC18(250mm×4.6mm×5μm)柱为色谱柱,以甲醇∶水=5∶1为流动相,流速0.6mL·min-1,采用紫外检测器,用外标法测定水体中阿特拉津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052~13.0mg·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8;对浓度低于线性的样品,取100mL样品提取后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2mg·L-1,对含1.95μg·L-1、32.5μg·L-1、72.8μg·L-1阿特拉津水质样品进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61%-6.85%,加标回收率为84.6%~96.9%。采用净化方法时的加标回率为74.9%~92.9%。对阿特拉津含量在线性范围内的水样可直接过0.45μm膜后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0%~99.6%。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痕量和常量阿特拉津的测定。  相似文献   
50.
董德明  花修艺  李鱼  纪亮 《环境化学》2003,22(3):232-235
1 IntroductionSurfacecoatings (biofilmsandassociatedminerals)existonallkindsofsolidphasesinnaturalaquaticenvironments.FeandMnoxideswerefoundedtobethemostimportantcomponentsofsur facecoatingsfortheirhighadsorptioncapacity[1—3].Tostudytherelativeroleofdi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