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城市洪水是我国城市灾害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文章侧重从自然地理条件与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城市洪水灾害的成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城市防洪的软、硬件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2.
根据地震预警原理,利用防火安全疏散理论方法对受限空间类公共场所—某校教学大楼发生地震时的人员安全疏散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其它类型受限空间抗震安全疏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冯骞  王超  汪翙 《环境科学》2008,29(6):1604-1610
为优化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改变搅拌浆的转速,调整水流的紊动条件,借助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了反应器内水流的紊动特性,研究了反应器内不同区域紊动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浆叶周围15mm的范围内,紊动强度远高于距桨叶更远的区域,距离浆板5mm的1-1断面和距离浆板60mm的3-3断面搅拌轴心处的紊动强度值分别反映了反应器搅拌主体区和其他区的紊动特征.随搅拌浆转速的增加,反应器内各区域的紊动强度逐渐增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表现出先改善后恶化的规律.当反应器搅拌主体区紊动强度1.51%,其他区紊动强度0.31%时,本试验条件下形成的活性污泥沉降指数(SVI)达到最小值67mL/g,界面沉降速率(ZSV)达到最大值0.20mm/s,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最佳.搅拌主体区范围较小,紊动强度较高,增强该区的紊动强度会加剧污泥的侵蚀破坏;其他区范围较大,紊动强度较低,增强该区的紊动强度对改善污泥的沉降效果作用明显.工程中可通过降低搅拌主体区的紊动强度,选择其他区适当的紊动强度,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64.
刘平  秦晶  王超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94-101
为了探讨赤泥对再生水中磷的净化机理,利用烧结法得到了比表面积大、孔隙众多且均匀,钙、铁金属元素含量高,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的赤泥,并通过室内模拟河岸缓冲带系统研究了不同赤泥施入比例对再生水中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赤泥投加量控制在2.5%~5.0%之间时,不仅对再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最好,而且可促使系统基质中铁铝...  相似文献   
165.
刘平  王超  魏源送  秦晶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5):1098-1104
为了阐明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人手,系统分析了天津市1996-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工业产值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相对于1996年,2008年技术进步使废水排放水平万元产值减少了7.8 t,但产业结构调整使废水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66.
黄花水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超  张文明  王沛芳  侯俊 《环境科学》2007,28(5):975-981
在太湖地区沟渠、池塘及河网中广泛分布着1种形态类似水花生的土著浮水植物--黄花水龙,其生长习性表明黄花水龙是太湖地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潜在物种.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探讨了黄花水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黄花水龙对总氮去除率约为60%,分别是水葫芦、水花生和对照的2.6、2.9和3.8倍,对总磷去除率约为25%,分别是水葫芦、水花生和对照的0.7、1.9和5倍;冬季黄花水龙对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约为23%和20%,是对照的3.3和2倍;夏季和冬季黄花水龙对氨氮和硝氮亦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宜兴林庄港现场观测显示,7~10月引种黄花水龙的河段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为10.2%~19.6%和23.4%~41.6%,而同期对照河段仅为0.1%~1.6%和3.7%~5.6%.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均表明黄花水龙对受损水体中氮磷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作为太湖河网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7.
本文重点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中的控制测量技术、数字地形测绘技术、变形监测技术、水下地形测绘技术,对这些基础技术结合现代数字化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8.
文杨  薛爽  陈静  王超  毛伟伟  王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4):1106-1115
以沈阳市新开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冰封期前、后河流底泥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荧光特性的变化.按照DOM在XAD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将其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HPO-A是河流底泥中的主要DOM组分,在冰封期前、后分别占溶解性有机碳(DOC)的41.2%~69.5%和38.9%~63.9%.冰封期前河流底泥中的DOM及HPO-A、HPI的DOC值均高于冰封期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冰封期前、后河流底泥DOM组分中含有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类富里酸荧光物质,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物质,并且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在各DOM组分中的含量最高.冰封期后HPO-A、HPI中荧光物质的含量低于冰封期前.同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在冰封期河流底泥DOM组分中激发波长分别为285~295 nm和330~350 nm的荧光物质向水体释放,导致其在底泥DOM组分中相对含量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9.
为研究国家大气背景点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9月、12月分别对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通过超声萃取-IC法测定了样品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Ca2+)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水平一、二季度重于三、四季度,PM2.5、PM10年均值分别为17μg·m-3、32μg·m-3,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区域浓度相当,背景点大气状况良好;(2)PM2.5中水溶性离子比重全年波动不大,为35.5%—42.2%,浓度排序为SO2-4、NH+4、NO-3Ca2+、Cl-、K+、Na+F-、Mg2+,第一季度PM10中Ca2+浓度显著升高,控制风沙尘将有效降低PM10的浓度;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规律与颗粒物浓度类似,一季度较高,三、四季度较低;(3)二次离子是背景点区域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值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当.NO-3、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与NH+4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7539,斜率小于1,水溶性离子中酸性离子的量比铵根离子略占优势,对气溶胶酸度产生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0.
建立了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ADs)的硅胶吸附管采样-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硅胶填料吸附管,以0.5 L·min-1流速采集空气中ADs.采用1 m L含1%氨水的甲醇,对硅胶填料解吸20 min.解吸溶液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7种ADs在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0.05—2.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3—4.5μg·m-3(采样体积10 L),在0.05、0.2μg和2.0μ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分别为86%—121%、90%—119%和87%—103%,RSD分别为2.2%—4.8%、0.7%—3.6%和1.6%—3.6%.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7种AD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