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对石化企业在密闭采样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标准滞后、规格不一、器具过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2.
采用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2009年11月采集的山东荣成天鹅湖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的环境赋存(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以污染系数法(CF)和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对金属外源输入影响以及潜在的生物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各站位的潜在生物危害有差异;Pb的醋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达60.8%,生物可利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Zn和Cr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分别为64.3%和57.1%)形式存在,同时受外源输入的影响也较轻微(CF<1),因而不具有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303.
基于温控方式对煤氧化指标测试的重要性,采用自主研制的煤氧化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与恒温测试法对比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的生成量,研究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煤的氧化能力,但程序升温会造成煤样罐中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逐渐增大,煤体氧化程度不相同。低温条件下,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总体上还比较小,且程序升温法采用程序控制温升,升温连续性好,操作简单,是一种可靠的温控方式,可以替代恒温测试法进行测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4.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正引起全社会关注,作为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源头,消费者直接决定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去向。以河南省居民为调研对象,基于TPB理论框架选取可能影响我国欠发达地区消费者投交行为意向的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关键因子:知觉行为控制、环保态度、主观规范;引入人口统计因素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各因子的实际作用水平,并引入新的因素—余效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发现,知觉行为控制、环保态度、余效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投交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主观规范因子及人口统计因素未产生显著影响。将研究结果与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对比并根据研究结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05.
为探索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以非粮化问题突出的环杭州湾典型区域为例,采集并测定254个耕地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粮食、苗木、蔬菜和水果这4种不同耕地利用类型的8项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利用PMF模型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As、Cr、Cd、Cu、Hg、Ni和Zn含量平均值都高于土壤背景值,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存在中度生态风险,其中Hg、Cd和As的单因素污染风险相对较高;不同耕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依次为:苗木>水果>蔬菜>粮食,非粮化利用会造成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包括工业源(36.8%)、自然源(28.4%)、大气沉降源(21.4%)和农业源(13.4%).综合认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增长是耕地非粮化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而耕地周边的工矿企业三废扩散和煤炭等能源燃烧导致的污染物大气沉降,更加速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306.
嵇康  徐秋凉  祝贝思 《安全》2013,(7):24-26
本文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对某液体油墨车间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针对液体油墨生产工艺的特点,都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调查与检测的结果证实,现有职业病危害的治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7.
王倩倩  鲁建江  刘江  吕新明 《环境工程》2016,34(12):153-15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水样中三类共计14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水样经HLB小柱萃取富集后,用10%甲醇含0.1%的甲酸溶液定容,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目标物进行分析。在最优实验条件下,14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为1.0~5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30~1.23 ng/L。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检测艾比湖湖水中14种抗生素的残留分析,结果表明:14种抗生素中共检测出12种,其中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土霉素的检出率为100%,洛美沙星的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308.
硅藻和甲藻的荧光识别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建立了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具有同门类藻谱形相似、不同门类藻谱形差异明显的特点,可作为硅藻和甲藻的识别特征谱,据此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库,并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进行识别测定,其中单门类样品共有258个,识别正确率为98%,回收率≥79%;两个门类的混合样品共有18个,识别正确率为78%,回收率≥76%。  相似文献   
309.
为提升应急救援人员防护服抗爆能力,减少爆炸事故中人员伤亡数量,以内凹蜂窝型梯度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爆炸冲击实验与数值有限元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通过改变胞元尺寸与胞元凹角对梯度蜂窝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梯度结构在爆炸冲击环境下冲击波衰减效率和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同等质量条件下,内凹蜂窝结构尺寸梯度为2.58 mm-3.40 mm-2.58 mm、角度梯度30°-22.5°-30°时对冲击波的衰减效应最佳,衰减效率分别为85.44%,82.29%。研究结果可为同时满足轻质、高强抗爆要求的防护服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10.
基于2017和2019年如东滩涂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探讨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通过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重金属分布的控制因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砷(As)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