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型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汞影响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上海浦东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2年来对周边环境的汞影响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的土壤背景值偏高,平均为125.9ng/g;运行1a后和2a后的平均值分别为139.9ng/g和137.7ng/g,其中处于下风口的偏西面受影响较大;当地种植的大部分蔬菜叶子的汞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GB2762-94),2003年的大豆和高梁果实中汞含量分别是2002年的2.3和2.7倍.垃圾焚烧厂上风口、厂区内和下风口处大气汞浓度分别为5.1ng/m3、5.0ng/m3和10.6ng/m3.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阐述了生活垃圾转化生物有机肥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堆肥过程中温度和微生物的关系,对反应动力学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说明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菌种AT菌,进行了系列降解实验.不同温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4~20℃的实验温度范围内,AT菌能够降解代谢污染质,并随温度的升高,降解能力增强.20℃时降解率为38.84%;AT菌在外加氮源、碳源及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等条件时对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均具有降解能力,且在以阿特拉津为惟一氮源(外加碳源)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好,此时的降解率为30.39%.  相似文献   
14.
立足滨海环境,在宜居环境和宜居城市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海宜居环境的概念.以上海为例,依据指标选择的原则,参照相关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滨海环境特点,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和生活便宜度5大方面,建立了上海滨海宜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按照初步建立的上海滨海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上海的滨海环境宜居指数为86.54.按照等级划分标准,上海滨海环境为"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长江口总体污染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地理位置、污染程度、海洋功能等方面对长江口污染控制区进行了划分;按地理位置把长江口分为南支、北支、南北港、南北槽4个污染控制区,按污染程度从长江口内向东依次分为严重污染海域区、中度污染海域区、轻度污染海域区、较清洁海域区和清洁海域区,按照海洋功能标准把长江口划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工程用海区和保留区。研究初步分析了长江口的总体污染现状,为长江口将来的环境规划、治理、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壤铜镉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土壤典型重金属污染修复问题,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土壤铜镉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效果,并分析其迁移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大部分重金属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且土壤的pH值等是影响电动力学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污染物Cd和Cu在电场作用下主要是在阴极附近产生富集,迁移方向由阳极向阴极,表明电场作用加强重金属Cd和Cu迁移效果.当实验电压为0.5 V/cm时,在阳极附近土壤中镉的去除效率为75.1%,铜的去除效率达到77.9%.另外,电动修复中由于阴阳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电极附近pH值产生明显变化,其中阳极附近的pH值由开始时的7.5逐渐变小到4.7,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的7.2逐渐增大到9.4,表明土壤的酸碱条件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氯化甲基汞对大鼠脑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研究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氯化甲基汞(MMC)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皮下注射甲基汞5.0mg/kg及0.1mg/kg的大鼠脑区FOS、JUN表达水平进行观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急性暴露3h后,暴露组大鼠脑FOS、JUN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即刻早期基因(IEG)参与了氯化甲基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 NPs)是使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 NPs在水环境中的赋存、Ag NPs的环境行为、Ag 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 NPs毒性效应的因素,最后对Ag NPs在河口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生物膜对汞的蓄积因素,研究了不同深度、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季节等条件对黄浦江生物膜中汞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膜中有机质含量较高(7.5%~14.5%);生长时间,水深,季节都是影响生物膜中汞元素蓄积的重要因素;光照越强,温度越高,生长时间越长,生物膜中汞元素含量越高;生物膜中残渣态(41.98%)和有机质结合态(27.89%)的汞含量比较高,碳酸盐结合态(10.17%)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33%)的汞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黄浦江生物膜中汞的分布及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对于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最终归宿、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毒性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采集了黄浦江中的生物膜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生长时间、不同深度、不同季节的总汞含量;提取了生物膜中不同形态的汞,并和底泥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生物膜中的汞含量也随之增加;表层生物膜中的汞含量大于水深1m处生物膜中的汞含量;生物膜中的汞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膜中生物可利用态的汞,远大于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态汞,更容易进入食物链,从而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