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老化过程中土壤中铜的分子形态进行初步表征。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硫化铜的X射线吸收扩展边结构(EXAFS)谱为参比,对土壤样品中Cu的EXAFS谱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阶段与参比物质相对应的结合态Cu的百分含量,并与连续提取法表征进行比较。XAFS分析结果表明,老化阶段土壤样品中铜的主要结合形态是CuSO_4,同时还有部分CuS,基本不含有CuO。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CuSO_4百分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CuS百分含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连续提取法研究结果中其可交换态的百分比下降,残渣态上升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长江口总体污染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地理位置、污染程度、海洋功能等方面对长江口污染控制区进行了划分;按地理位置把长江口分为南支、北支、南北港、南北槽4个污染控制区,按污染程度从长江口内向东依次分为严重污染海域区、中度污染海域区、轻度污染海域区、较清洁海域区和清洁海域区,按照海洋功能标准把长江口划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工程用海区和保留区。研究初步分析了长江口的总体污染现状,为长江口将来的环境规划、治理、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大气“温室效应”的污染现状,世界各国对治理大气“温室效应”的研究计划与进展,着重介绍了治理“温室效应”的最新技术──超高压脉冲电晕放电分解CO2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水稻土为样品,研究了不同伴随离子条件下土壤对铜盐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伴随阴离子为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离时水稻土中对铜吸附量为硝酸根<氯离子<硫酸根。水稻土中对铜盐的解吸量为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  相似文献   
5.
郭广勇 《广州环境科学》2004,19(1):14-16,22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工业废气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处理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所使用的等离子反应器的结构、反应条件及其反应机理,并提出了今后等离子体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重点在于激励电源特性和反应器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2000~2006年赤潮年发生次数及年累计发生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着重分析了影响东海赤潮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江口营养盐含量的变化趋势、长江口营养盐含量与东海赤潮现象的关联.结果表明,东海赤潮发生频率最高,且年累计发生面积位于我国海域之首;指出营养盐含量的年变化量对东海赤潮发生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奉贤地区土壤Cu、Zn和Pb形态与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BCR法对上海市奉贤区土壤中Cu、Zn和Pb的金属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和Pb的主要形态是氧化态和残渣态,Zn的主要形态是酸溶态和还原态。风险评估指数(RAC)显示土壤中三种金属Zn和Pb的风险程度高,Cu的风险程度中等。小麦对金属吸收的试验表明植物吸收Cu、Zn和Pb的浓度大小与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江口水环境状况,通过查阅文献、参考海洋公报对长江口海域的监测数据等方法.确定了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并分析近几年各污染物变化趋势.同时,针对长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探究造成其水质污染的各主要途径,结果发现路源输入、大气沉降、内源释放等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关键污染渠道.  相似文献   
9.
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治理汽车尾气的常用方法,介绍了等离子体方法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用强电离放电产生非平衡等离子技术治理尾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土壤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8种典型类型土壤,运用生态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土壤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选取大麦根长和生物量为反应终点,运用计算Dose-response的S-Logistic模型计算出引起反应终点比对照减少10%和50%时的土壤总铜浓度(EC50、EC10)和外源铜浓度(EC10a、EC50a)。结果表明,由根长数据得出的EC10a、EC50a为最佳的分析8种土壤铜的生物可利用性的指标。8种土壤的EC10a在25.3~170.2mg/kg,EC50a在58.1~429.5mg/kg,数值分布范围较宽,说明8种土壤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存在差异,生物可利用性的大小依次为:漳州>海口>烟台>武威>西藏>上海>铜仁>洛阳。ECX与pH和CaCO3呈显著正相关,而这两个指标都是土壤酸碱度的表征,说明土壤的酸碱性能显著影响土壤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土壤对铜的最大吸附量xmax与ECxa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影响铜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