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老化过程中土壤中铜的分子形态进行初步表征。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硫化铜的X射线吸收扩展边结构(EXAFS)谱为参比,对土壤样品中Cu的EXAFS谱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阶段与参比物质相对应的结合态Cu的百分含量,并与连续提取法表征进行比较。XAFS分析结果表明,老化阶段土壤样品中铜的主要结合形态是CuSO_4,同时还有部分CuS,基本不含有CuO。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CuSO_4百分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CuS百分含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连续提取法研究结果中其可交换态的百分比下降,残渣态上升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2.
为更详细、准确地挖掘旱灾风险评估中评级标准与评价等级之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信息,在五元半偏减法集对势的基础上提出连续半偏减法集对势,构建了区域旱灾风险评估的连续半偏减法集对势模型,并应用在1999—2005年济南市脆弱性因子的诊断和旱灾风险等级评价中。结果表明:济南市旱灾风险等级评价基本处于2~3级之间,处于轻中险的状态,其中1999年旱灾风险等级最高,达到3级;通过子系统联系数的计算,识别出适应性子系统得到很大的提高,敏感性子系统稳定、变化较小,危险性子系统态势较好、处于均势与同势之间。  相似文献   
3.
典型高原湿地底泥微生物对砷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典型高原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砷胁迫的响应规律,通过砷添加(As浓度分别为0、100、150、300 mg·kg-1,依次记为YZ1、YZ2、YZ3、YZ4)的淹水模拟湿地生境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中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专性吸附态砷(F2)和弱结晶度的铁铝水合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且随着砷污染浓度的升高,活性态砷(F1、F2和F3)占比上升.砷污染会影响底泥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YZ1组相比,YZ2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砷敏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YZ4组处理下明显抑制了该微生物生长,但会促进耐砷微生物生长,如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使其成为群落主导.同时,在属水平上,YZ4处理组中具有As(V)异化还原功能的地杆菌属(Geobacter)细菌的占比也较YZ1组有所上升.基于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YZ1处理组相比,其它3个处理组中均降低了底泥细菌的功能.研究显示,砷胁迫下,影响了底泥细菌的群落组成.高...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水稻土为样品,研究了不同伴随离子条件下土壤对铜盐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伴随阴离子为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离时水稻土中对铜吸附量为硝酸根<氯离子<硫酸根。水稻土中对铜盐的解吸量为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  相似文献   
5.
简要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相关理论,回顾了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历程及"最佳管理实践措施",并分别从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经验,从而提出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启示。重视激励促进作用,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构建监督执行机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等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物可给性被用于评估场地土壤污染健康风险,然而不同场地类型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差别巨大,生物可给态重金属的人体健康危害效应仍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浙江温岭某电子拆解厂为研究区,分析比较了5个场地土壤(S1-S5)中Zn、Cu、Cd、Pb的生物可给性并探究生物可给态重金属对人小肠上皮细胞的毒性效应机制.结果表明,场地土壤Cd和Cu污染较为严重,含量分别为4.84,438.52mg/kg.4种重金属在胃阶段生物可给性范围分别为2.10%~48.28%、4.84%~33.73%、16.04%~42.81%、1.81%~15.71%,小肠阶段为2.05%~36.91%、13.17%~22.23%、10.19%~23.10%、0.60%~2.69%,可见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低于小肠阶段.对于肠相生物可给态重金属暴露人体肠道上皮细胞后,除样点S4外,细胞活力均显著性下降.此外,样点S3和S5土壤提取液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影响较小,但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活力,并且该样点对DNA产生损伤.通过研究电子拆解厂土壤生物可给性以及其毒性效应,以为我国场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饮食习惯下Cd摄入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C57BL/6小鼠给予不同的饲养方式(正常饮食(ND)、正常饮食+10 mg/L CdCl2(ND+Cd)、高脂饮食(HFD)、高脂饮食+10 mg/L CdCl2(HFD+Cd))20周后,借助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并探讨了HFD、ND+Cd、HFD+Cd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和Cd摄入,均可引起肠道紊乱.相对于ND组,HFD摄入降低了2.28倍Bacteroidetes丰度,Bifidobacterium数量增长达14.34倍;Cd摄入增加了以Akkermansia为主的Verrucomicrobia丰度,使其约占肠道菌群的4.67%;与HFD组相比,HFD+Cd组Actinobacteria丰度下降了4.57倍, RuminococcaceaeUCG-014Alistip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BlautiaDesulfovibrio等成为了优势菌群.研究表明,高脂饮食或/和Cd均可扰乱肠道菌群平衡,不同饮食习惯下的Cd摄入表现出不一样的菌群结构,并且体现在各分类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了国内外应用情况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奉贤地区土壤Cu、Zn和Pb形态与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BCR法对上海市奉贤区土壤中Cu、Zn和Pb的金属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和Pb的主要形态是氧化态和残渣态,Zn的主要形态是酸溶态和还原态。风险评估指数(RAC)显示土壤中三种金属Zn和Pb的风险程度高,Cu的风险程度中等。小麦对金属吸收的试验表明植物吸收Cu、Zn和Pb的浓度大小与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不健全,特别是秸秆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统一法律规范。文章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技术,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管理缺陷,列举了部分秸秆生态补偿的实例。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和随地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