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为促进隐身涂层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和推广,对毫米波隐身涂层在我国海洋、酸性污染、寒冷及沙漠环境中进行了环境适应性考核与评价。通过24个月的考核,得到了该涂层外观、力学性能及隐身性能变化不大,仍保持在技术指标范围内的试验结果。同时取得了环境对毫米波隐身涂层作用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漠河→海南→江津→敦煌。  相似文献   
42.
评估阳离子膜吸附-洗脱法和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在富集水源性诺如病毒(NV)过程中的病毒回收效果、消耗时间及使用成本,可以获得更适用于水源性诺如病毒实际监测工作的较优富集方法.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的诺如病毒阳性标准质粒为模板,采用荧光定量RT-PCR(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绘制病毒定量标准曲线,并应用于病毒的绝对定量.将含诺如病毒的粪便悬液先稀释成3个不同浓度,并加入灭菌水中,分别经过阴离子膜(硝酸纤维素滤膜)或阳离子膜(Nanoceram膜)吸附洗脱,最终相同体积洗脱液提取核酸后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绝对定量,并进一步计算最终病毒回收率.结果表明:①样本病毒浓度为8×101~8×1010 copies/μL时,病毒拷贝数的lg对数值与Ct(荧光定量PCR中达到设定阈值所经过的循环数)呈线性关系.②随着样本病毒浓度的增加,阴离子膜法和阳离子膜法的病毒回收率都相应增加.③当检测样本中病毒浓度分别为8×101、4×102 copies/μL时,阴离子膜法回收率分别为22.2%±4.1%和36.8%±6.2%,阳离子膜法回收率分别为17.4%±1.5%和28.8%±6.1%,说明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对病毒的富集回收率显著高于阳离子膜吸附-洗脱法(P < 0.05).研究显示,综合富集效果、耗费时间和成本等因素,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比阳离子膜吸附-洗脱法更适用于日常水源性诺如病毒的富集工作.   相似文献   
43.
单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多途径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峥勇  杨朝晖  曾光明  王荣娟  肖勇  许朕 《环境科学》2007,28(10):2326-2331
利用传统微生物分析技术与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级SBBR反应器中的主要生物脱氮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途径是主要的脱氮途径,通过该途径去除的NH+4-N占总去除量的65%以上;另外2条途径则分别是亚硝化-反硝化途径以及全程硝化-反硝化途径.所有途径都采取同步和分步2种方式完成,同步方式以曝气阶段的氮素亏损形式予以表现.分步方式则依靠各种脱氮微生物在曝气阶段和厌氧阶段不同的活性程度完成,亚硝酸细菌是曝气阶段的主要活性菌种,完成NH+4-N向NO-2-N的转化,而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在厌氧阶段成为优势菌种,完成完整的生物脱氮过程.  相似文献   
44.
重点研究了超高交联树脂NDA-110对苯酚和对硝基酚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和对硝基酚在NDA-110树脂上表现为自发的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阐述了超高交联树脂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机理,为树脂固定床吸附酚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采用风险预测模型SEVEX,在各种不利气象条件下,对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管线泄漏的硫化氢的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风险影响区域不仅与硫化氢泄漏的源强有关,而且与事故状态下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在风速大、不稳定的气象条件下,硫化氢泄漏形成的高浓度区多分布在事故源的近距离处;而在静小风、稳定的气象条件下,高浓度区分布范围较大.据此,可以制定应急计划和撤离方案,减轻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6.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1],介绍了国内目前使用的几种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并以某新建大型炼厂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NoiseSystem模型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所需基本资料,并利用该模型对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同类项目现状监测值类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区域声环境影响预测。  相似文献   
47.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提升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预评估准确性和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资源的应用水平。方法按照四同原则"同类型材料、同种试验环境、同种试验方式、相同性能"梳理研究重庆市环境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余年积累的橡胶、塑料、合金钢等军工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数据。结果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概念,简述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主要作用,初步构建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体系框架,提出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2种应用方法,并剖析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列举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应用步骤,并以军工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估为例进行了说明。结论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体系评估同类型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9.
以某炼油厂新建聚丙烯酰胺装置为研究对象,介绍了AERMOD模型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所需基本资料,并利用该模型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逐日逐时的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型可成功应用于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相似文献   
50.
分析了我国东海、南海和印度洋亚丁湾海域的气候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弹药在舰艇上的存放/使用位置分析,得出了环境因素对不同位置舰艇携行弹药的影响程度。鉴于环境因素对弹药的环境影响效应是综合性的,以弹药防护包装、弹体、装药、引信等分系统为对象,分别开展了环境效应分析,综述了其在热带海洋环境下的环境效应。建议加强舰艇携行弹药局部环境监测、损伤效应与机理研究,并建立数据库,为我军舰艇携行弹药环境适应性设计与验证、环境控制措施和维护保养措施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支撑我国海军不断走向深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