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A段沉淀池出水,利用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化学强化后的沉淀污泥进行除磷实验,考察沉淀污泥除磷效果和化学强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强化的沉淀污泥对污水的11P和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随As投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泥水比为66.7%,PAM为0.05mg/L,AS投药量(以Al2O3计,下同)为15.1 mg/L时,对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5.0%和60.9%;AS投药量从0 mg/L增加至15.1mg/L,沉淀污泥对COD去除率维持在23%~40%,对氨氮无去除作用;同一投药量(As为7.5 mg/L,PAM为0.05 mg/L)下,TP去除率随泥水比增大而提高,氨氮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投加AS和PAM化学强化除磷,污泥沉降比和体积指数随AS投药量增加而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2.
BAF与MBBR工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处理量为500 m3/d的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采用厌氧膜床-好氧-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平行比较了以曝气生物滤池(BAF)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MBBR)为好氧段的两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32~40 m3/h,BAF段和MBBR段气水比分别为3∶1~4∶1和4∶1~6∶1,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1.5~2 h和 2.1~2.6 h的条件下,未经絮凝沉淀时,两种组合工艺出水的有机物、氨氮、TN和SS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经絮凝沉淀后,出水TP质量浓度<0.5 mg/L,浊度<1 NTU.BAF出水略优于MBBR.采用厌氧膜床作为好氧段的预处理工艺,通过厌氧膜床的水解转化作用可使单位污水产泥量减少约40%.组合工艺为南方地区特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和分散式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美国哈希公司生产的COD测定仪和加热器,用微回流管封闭回流消解水样,对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3%~ 2.20%之间,变异系数在0.49%~2.54%之间;检出限较低,采用质量浓度测定范围为3~ 150mg/L的试剂测定水样,检出限为3mg/L;对标准样品及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测定,结果与国标回流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且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质控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4.
VUV/US耦合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尾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真空紫外(VUV)/高频超声(US)耦合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尾水,以TOC和UV254为污染物指标,比较了不同功率下VUV、US和VUV/US降解印染废水尾水的效果,以确定VUV/US的最佳功率组合;通过批式实验,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VUV/US降解印染废水尾水效能的影响规律,解释了VUV/US对TOC和UV254的降解动力学.通过分析降解产物,揭示了VUV/US对印染废水尾水中残余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VUV/US的最佳功率组合为VUV16W、US100W,VUV/US处理印染废水尾水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UV和US的情况,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反应120 min后VUV/US对TOC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7.68%和93.03%.反应温度、初值pH值对VUV/US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小.VUV/US降解TOC和UV254的反应动力学分别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模型和表观一级动力学模型.VUV/US过程是VUV直接光解、超声空化气泡内的热裂解和羟基自由基的氧化等协同作用,印染废水尾水中以苯系物为代表的难降解物主要通过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去除.  相似文献   
105.
胡勇  殷开云  祝贝思  徐欣彤 《安全》2019,40(2):15-18
为了提高石化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地区石化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基础数据资料。结果显示:石化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因素、粉尘、噪声等)设置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但部分设施设置欠合理,应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6.
滨河城市洪涝模拟涉及地表、管网和河道等不同水流运动特征的区域,需要解决模拟中密集建筑和复杂管网的问题,并实现外洪、内涝及其耦合计算.基于蚌埠市洪水风险来源和地形地貌特征,构建了河道、城市地表和城市管网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河网一维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与验证,沿程主要测站水位和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地表二维模型采用设置阻水导水构筑物、分区域布置糙率、干湿边界判断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能够反映城市复杂地表特征,水流运动合理;管网模型通过专家咨询、现场调研和外业测量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了校正;采用闸、堰、泵站和集水井等构筑物对不同模型进行耦合,实现不同区域水流的动态互馈,模型可以作为洪涝精细化模拟和预测的计算平台.以蚌埠市为例,模拟了蚌埠市城区不同洪涝频率遭遇情况下外河溃堤洪水和城市暴雨内涝淹没情况,分析了淹没水深等洪涝要素,指出了外洪的高风险区域及洪水防守要点、城区易涝区及积水水深等,可为蚌埠城市防洪决策、应急预案和防汛抢险措施制定,以及城区防洪排涝规划和设计等提供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材料包埋固定化厌氧氨氧化混培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寻一条维持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混培物生物量的新途径,采用CMC、PVA、SA以及PVA.SA混合液等为包埋材料.对厌氧氨氧化混培物进行包埋固定,制成固定化小球.结果表明,4种包埋固定化小球均表现出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6%~98%,其中氨氯、亚硝酸盐氮去除量和硝酸盐氮生成量的比值在1:(1.142~1.252):(0.200~0.365)之间.4种包埋固定化小球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排序为CMC小球>SA小球>PVA-SA小球>PVA小球.机械性能排序为PVA-SA小球>PVA小球>SA小球>CMC小球.PVA小球粘连现象严重,成球效果最差.综合评价PVA-SA为最佳的固定化材料.  相似文献   
108.
凌霄  胡勇有 《环境科技》2008,21(6):9-12
通过比较装有2种粒径分布(大粒径、小粒径陶粒堆积密度分别为4.5×10^2和5.4×10^2kg/m^3)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Cr)及NH4^+-N、浊度的去除情况,考察短时水力冲击负荷及有机冲击负荷对不同粒径分布曝气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种粒径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短时水力冲击负荷几乎不降低sCODCr及NH4^+-N的去除率,但导致浊度去除率的下降,说明曝气生物滤池有较强的抗短时水力冲击负荷能力;短时有机冲击负荷的增大导致sCODCr及NH4^+-N去除率的降低,但对浊度的去除却影响很小,而在解除冲击负荷后去除率很快恢复正常水平,说明大粒径滤池比小粒径滤池有较强的抗NH4^+-N短时冲击的能力,但小粒径滤池比大粒径滤池有较强的抗sCODCr短时冲击的能力,并能保持较高的浊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9.
酸雨淋溶对铬渣中Cr6+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彭莉  王定勇  胡勇  张芹 《环境化学》2007,26(4):512-515
采用人工柱对3个不同年代的铬渣进行为期5年不同pH值(4.0,5.0,6.0)下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结果表明:淋溶前铬渣具有很强的腐蚀性,pH值达到12以上,总铬和Cr6 分别占铬渣的4.68%-4.86%和1.19%-1.73%;Cr6 溶出浓度在淋溶初期大,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溶出浓度急剧下降,淋溶接近第二年雨量时,溶出浓度减小且趋于稳定.5年模拟酸雨淋溶后,Cr6 累积溶出范围在2138-4490mg,浸出液浓度稳定范围50-127mg·l-1,仍然远高于排放标准.铬渣淋溶后,残渣态和结晶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铬含量保持不变,水溶态、酸溶态和稳定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铬有不同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贵州麻江马尾松天然中龄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至第7年,单株材积平均为对照的132.3%;所施元素中N、P、K对单株材积均有很大影响,且都达到0.1以上显著水平;而施P的自第4年至第7年均有良好的反应,其中以P2的效果最好;施肥的最优化组合为N2P2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