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秋冬季区域性大气污染过程对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本文基于空气质量及气象监测数据,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后向轨迹法、潜在源贡献分析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北部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的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并选取该区域代表性的城市(蚌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北部地区大气污染受地面弱气压、高湿、低温和静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及传输的影响较大.长三角秋冬季区域性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等特征,污染类型主要为区域外传输型与区域内累积型.在EP1和EP2两次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北部城市PM2.5浓度均值分别达到131.6 μg·m-3和115.4 μg·m-3,前者污染过程较短,但污染物浓度累积较快造成的污染强度大和范围广.利用PSCF和CWT对PM2.5潜在源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EP1过程PM2.5由临沂、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等污染轨迹密集区域传输到受体城市蚌埠,CWT值处于80以上,最高可达200以上,区域传输实际浓度值较高;EP2过程PM2.5浓度受宿迁、宿州和徐州等区域内部邻近城市影响,CWT值处于60以上,最高达160以上,说明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相互影响较大.因此,秋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的跨区域大气污染联动,对于缓解长三角北部区域污染程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2.
43.
为研究海上钻探平台井喷燃爆事故后果,运用FLACS软件对某深海钻探平台井喷爆炸事故进行模拟,研究在不同事故场景下气云爆炸发展过程及平台荷载分布规律,讨论井喷速率、风向、点火位置等对爆炸超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泄漏速率增加,爆炸强度和爆炸范围均增大,爆炸严重程度不仅与井喷速率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平台结构影响;点火位置会对爆炸超压产生影响,在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气体比例为化学理论当量比处点燃气体,生活区承受的爆炸超压最大;在设施及建构筑物分布较为密集、拥塞度较高的地方产生的爆炸超压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可为平台的阻隔防爆性能设计与应急响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4.
为深入分析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下同)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及安全风险,通过调研产业转移现状,统计典型地区产业政策、转移企业数量、转移时间及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安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呈现明显地域趋势,从以江苏、浙江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等地区转移;转移时间集中在2个阶段,分别是:2002—2008年、2017—2020年;转移集中在精细化工、炼焦、煤化工等产业,医药等高端产业未发生转移;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重经济,轻安全”现象突出、转移项目安全风险高、承接地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针对呈现的产业转移安全风险,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及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管控政策措施制定提供相关数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5.
环境减灾A、B星是我国首次发射的专门用于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的两颗光学小卫星。作为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组成,A、B星的发射标志着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组网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我国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有了稳定数据源。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分别搭载了多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超广谱成像仪,最大观测幅宽达到700 km,最快重返周期小于48 h。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具备宽视场覆盖、高重访频率、多谱段观测的特点,因此星座卫星多传感器的综合应用适合雪灾、洪涝灾害等大范围灾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在介绍环境减灾A、B星有关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减灾A、B星数据在2008年10月26日至28日西藏雪灾中的应用情况,对卫星数据在雪灾监测与评估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和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建立了环境减灾A、B星在雪灾范围评估、风险预警与灾情评估的技术路线,以期为开展雪灾监测评估应用、尽快发挥减灾应用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6.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环境灾害的灰色拓扑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拓扑预测的理论方法 ,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环境灾害造成的受损长度进行了分析预测 .在对受损长度时序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给定一组阈值 ξi,并按不同的时间序列分别建立 GM(1.1)模型而得到模型群 .然后应用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 38年(1959~1997年)的受损长度统计资料 ,对所建模型群进行了检验 ,并用此模型群对未来可能出现一定阈值范围内受损长度的年份进行了预测 .经检验 ,该模型群的原点误差范围为 0.090~6.520 ,精度范围为 72.658~ 97.134.结果表明 ,所建模型群精确度高 ,科学性较强 ,具有比较好的实用性 .  相似文献   
47.
基于ETM+图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覆盖度(VFC)的定量遥感是多种地表过程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选用南京市一幅Landsat 7 ETM 图像,经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面实测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VF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874, P < 0.001).在NDVI-VFC的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中,模型幂次越高,拟合程度越好.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3次多项式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推荐使用:VFC = -1.3438 NDVI 3 0.9774 NDVI 2 0.9988 NDVI 0.1507 (R2 = 0.7961, RMSE = 0.1094),该模型精度在植被中等密集区域(VFC=0.4~0.8)最高,植被稀疏区域(VFC < 0.4)最低,植被密集区域(VFC > 0.8)居中.模型可直接用于全图像的VFC计算,并可通过植被指数的校准,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8.
会东县是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一个山区农业县。近十年来,该县栽桑养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已成为本县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产品中的一项大宗产品。根据会东县自然资源现状和生产发展的实际来看,发展蚕桑、生丝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学校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同时间段内与相应室外大气浓度的关系,对学校图书馆室内外PM2.5和PM10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并且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室内PM2.5和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6.7~403.5 μg/m3和33.3~537.0 μg/m3,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占主要部分,并且PM2.5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趋势基本一致.室外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影响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值,而室内使用空气转换装置和及时的清洁有助于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50.
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应用市场经济法则,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垃圾收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