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262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林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三明市国有林场探索总结出了“定产定销”的新型木材产销模式,林业生产经营和生产用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讨了在新型木材生产销售模式下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三维电极法深度处理维生素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法对维生素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以钛涂钌铱板、铁板和不锈钢板作为电极阳极,石墨板作为电极阴极,柱状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结果表明,当以钛涂钌铱板作为阳极,以粒径为1 mm的柱状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时电解效果最好,COD和色度去除率最高。实验选择电解电压、电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和初始pH值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研究证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电解电压>电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初始pH值,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分别为:电解电压为10 V,电极板间距为8 cm,电解时间为20 min,初始pH值为4,得到COD和色度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5%和93.57%。  相似文献   
103.
聚环氧琥珀酸萃取锰泥残渣中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环氧琥珀酸(PESA)是一种具有无磷及非氮结构、环境友好型水溶性聚合物,且具有螯合多价金属阳离子的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的特征,选取其作为锰泥残渣中铬的螯合萃取剂,研究了不同pH、螯合萃取剂剂量、搅拌时间下PESA对铬的萃取率。结果表明:(1)最佳萃取条件为pH=4、PESA剂量30mg/g、搅拌时间60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铬的萃取率可达95%。(2)从结构上看,PESA是由醚基和羧基基团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羧基基团是与金属离子作用的主要官能团,它对Ca2+、Mg2+、Zn2+、Cr(Ⅲ)、Cr(Ⅵ)和Pb2+等有较强的螯合能力;从溶液的配位角度看,PESA与金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因此,PESA对锰泥残渣中的铬有萃取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反硝化反应器,研究了Cr(Ⅵ)对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在进水Cr(Ⅵ)投加量2.5 mg/L条件下,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在10.0 mg/L条件下受到的影响较大,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从最初的97.1%和99.0%降至70.6%和24.7%。在停止投加Cr(Ⅵ)后的恢复期内,反硝化系统可以逐渐恢复对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亚硝酸盐氮仍会有积累,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恢复至初始状态。硝酸盐氮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的过程比亚硝酸盐氮的还原过程更易受到Cr(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硫铁矿烧渣催化类Fenton法深度处理维生素C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铁矿烧渣协同Fe2+催化H2O2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维生素C制药废水,通过正交实验考察FeSO4投加量、H2O2投加量、搅拌反应时间、曝气时间等因素对低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1)正交实验中,各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H2O2投加量搅拌反应时间曝气时间FeSO4投加量;(2)单因素实验中,最佳反应条件为烧渣投加量10g/L、H2O2投加量4.9mmol/L、FeSO4投加量3.9mmol/L、搅拌反应时间20min、曝气时间20min、絮凝沉淀部分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5mg/L。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最高达63.21%。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韩国固体废物的管理中针对包装废物的管理体制和制度。韩国固体废物的主要监管执行部门是环境资源公社。韩国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制订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废物付费制度、押金返还制度、分类排放标识制度及事业场废物减量化制度,在控制韩国包装废物产量和提高回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以牛骨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牛骨基炭,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牛骨炭对水中Hg(Ⅱ)的吸附效果并确定了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牛骨炭对Hg(Ⅱ)的最佳吸附时间约为2h、吸附温度为25℃、pH值为1、投加量为0.1g、吸附溶液的最大初始浓度为600mg/L,其最大吸附容量Q^0为43.1mg/g,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通过BET分析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了牛骨炭的孔结构参数及形貌特征,经分析,所制备牛骨炭的孔径分布为中孔。  相似文献   
108.
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rra/MODIS L1B空间分辨率为250 m和500 m的遥感反射率数据及湖水矿化度实测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湖表面矿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1~7个波段组合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最高(R~2=0.70),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实测值和反演值的相关系数(R~2)为0.82,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利用最优模型对博斯腾湖湖面矿化度进行反演,其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西北、东北和东南湖区矿化度较高,而西南湖区和湖区南部矿化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硫化物,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6.5%~107%,精密度(RSD,n=6)为0.08%~1.3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好、操作简便,适用于地表水中硫化物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0.
以柠檬酸废水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在不同pH值调控条件下开展柠檬酸生产废水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研究.通过对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有机质、氮磷和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探讨了柠檬酸污泥厌氧产酸机制.结果表明,pH≥10的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有机质的溶出从而促进VFAs的产生.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在恒定pH值下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会大量溶出降低VFAs的产量.初始pH=10是柠檬酸污泥厌氧产酸的最佳p H值,发酵4d的VFAs浓度最高达(6681.47±126.82)mgCOD/L,是文献报道中市政污泥产酸量的近2倍,其中乙酸占比49.8%,发酵后产酸功能菌Chloroflexi、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分别由初始的9.52%、10.87%增至16.84%、14.39%,污泥归一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为(11.34±0.27)s·L/g,脱水性能良好,发酵液TP浓度为(20.45±0.33) mg/L.研究表明,利用柠檬酸剩余活性污泥碱性厌氧发酵产酸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外加碳源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