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61.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即“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重点集中解决重大的稀缺农业资源和重大自然资源问题。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体系。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并纷纷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资源与环境。各国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2.
三丁基锡在河口微宇宙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建立了实验室河口微宇宙研究三丁基锡(TBT)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进入水体的TBT将在表面微层(SM)、水体、底泥、藻等构成的悬浮物及鱼之间分配。经一定时间后该体系达稳态,此时鱼体富集大量TBT;藻等构成的悬浮物对TBT有显著吸附;底泥也是TBT归趋的重要场所;而在SM中TBT存在一定富集。同时,在各介质中TBT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在生物体和SM中其降解较快,而在底泥中降解较慢,降解的主要产物为二丁基锡(DBT)。  相似文献   
363.
藻类对偶氮染料的降解及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研究普通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 、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斜生栅藻(Scenedes nusobliquus) 对偶氮染料的降解作用,筛选出优势藻种并优化降解条件;对单偶氮染料进行了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相关关系(QSBR) 研究.3 种藻均能利用偶氮染料为其生长的唯一 C、 N 源,使染料脱色,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更强的脱色能力;且藻在无 N 环境中的脱色率明显高于无 C 和正常环境;pH 值对染料脱色影响较大,最佳pH值为中性;不同结构的单偶氮染料生物降解性相差很大,脱色率为9.1 % (89.9 % , QSBR 研究表明, 偶氮键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量是控制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而脱色率与染料的分子量无关.  相似文献   
364.
偶氮染料对斜生栅藻的毒性作用及结构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结构染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研究9种偶氮类及2种蒽醌类染料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菌作用,并通过剖析毒性一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偶氮染料的毒作用机理,11种染产对斜生栅藻的48hEC50在1.09-41.22mg.L^-1之间,偶氮染料分子中所包含偶氮键的个数及芳香环上取代基的亲水性和电性均影响染料的毒性,进一步证实偶氮染料的毒同理为N-N键不宾为一NH2后,形成N+离子活性民生物  相似文献   
365.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泄漏源强是预测事故后果的主要影响参数,也是事故应急救援决策的基础。为了在化学品泄漏事故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泄漏源强数据,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危险化学品泄漏源强的反算中。利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和下风向浓度测量数据,将计算浓度与测量浓度的误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以确定源强并通过模拟的测量浓度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PSO算法及其参数改进算法不依赖于初值的选择,计算速度快,能满足事故应急响应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366.
MBR的工艺优势及应用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BR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被研究用于各种污水的治理。但MBR存在缺点,那就是膜污染问题,膜污染问题是阻碍MBR发展和更广泛使用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67.
采用热碱-EDTA耦合法进一步提升热碱法破解污泥的效果,以期减少碱量和热能的消耗。选用影响污泥破解效果的pH、温度和EDTA投加量等因素设计L_(16)(4~5)的正交实验,在得出最佳污泥破解条件下,对比考察了热碱法和热碱-EDTA耦合法破解污泥的效果。结果表明,热碱-EDTA耦合法相比热碱破解法,破解后SCOD、TN、TP、多糖和蛋白质溶出量分别提高了14.7%、5.6%、9.9%、3.6%和25.9%,污泥残渣中VS的含量(21.93%)也小于热碱破解法(29.68%),破解液中分子质量小于400 Da的小分子物质占比(40.68%)大于热碱破解的对应结果 (32.34%)。通过污泥粒径测定和SEM观察发现,热碱-EDTA耦合法破解的污泥粒径分布峰值响应小于热碱破解,污泥固体分散性优于热碱破解。通过分析可知,热碱-EDTA耦合法可以提高中低温条件下热碱破解的有机物溶出率和有机物水解性能,降低污泥残渣中VS的相对含量,热碱-EDTA耦合法相比热碱法强化了污泥的破解效果。  相似文献   
368.
探索了通过采空区上部地表CO_2通量变化判定遗煤自燃状态的实验理论及方法,并根据地表和大气间的扩散原理,采用自主研发的土壤气体监测系统,对采空区上覆地表CO_2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遗煤自燃对其上覆地表CO_2通量变化有较大影响;采空区年限及遗煤氧化自热程度影响地表CO_2通量的大小;自燃带地表CO_2通量明显大于窒息带。地表CO_2通量变化能反映采空区漏风量对遗煤自燃的影响;研究地表CO_2通量变化规律,能够帮助了解采空区遗煤自燃火区的发育方向、范围等相关问题。研究对废弃矿井采空区地表环境评估,废弃矿井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的危险性评估以及浅埋煤层氧化自燃发火进行程度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9.
为研究褐煤在堆积状态下的自然发火特性,开展实验室试验,基于Frank-Kamenetskii理论,采用开放式恒温加热方法,将6种不同粒径的褐煤煤样分别放入5、10和15 cm等尺寸的立方体网篮,组成18个自然堆积状态的煤堆,并置于不同的恒温条件下,研究煤堆的升温过程,探讨粒径对煤氧化过程中自燃阶段临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堆的升温过程可分为初始升温、缓慢升温、快速升温和自燃(或温度回落)4个阶段;在煤堆体积相同时,煤样粒径的减小会使自燃阶段临界温度降低,随着煤堆体积的增大,粒径影响逐渐减弱直至可被忽略。  相似文献   
370.
用主分量分类分析方法对广西2001—2015年各要素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与自然、经济、人口、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等年鉴统计指标构成的综合环境质量结构与功能属性关系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广西综合环境质量在省域层次上呈现明显的年、季、月等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在市域层次上,年际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分异明显;月份的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在城市空间格局上有明显分异,但时间序列的分异规律不明显;季度的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在空间与时间上均无明显分异。研究可为经济发展、国土空间优化、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决策管理与判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