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铬在土壤中主要以Cr(Ⅲ)和Cr(Ⅵ)两种形态存在,而Cr(Ⅵ)主要以CrO2-4,Cr2O2-7,Cr(Ⅲ)主要以Cr3 和CrO-2等形式存在.上述存在形式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受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制约.另外,也受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机胶体组成、土壤质地及其化合物种类的影响.不同形态的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单从价态来区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土壤中铬的真实存在形态,当前较为公认的是Tesseler的形态划分法. 本文研究了湘江(长沙段)沿岸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转化及其在水草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美国ACL公司在一般静电防治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树立新观念,攻克了全方位、整体环境的现代静电防治技术,研制开发出性能优良的STATICIDE系列防静电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景观动态研究的模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油气管道事故中城镇大规模应急疏散的智慧决策,构建基于改进的自适应蚁群算法的应急疏散路径优化模型,开发基于油气管道典型事故后果分析的城镇大规模应急疏散决策优化系统平台(LSSED)。LSSED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针对油气管道泄漏引起的扩散、喷射火、池火、BLEVE、蒸气云爆炸等典型事故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对疏散通道当量长度和疏散时间成本函数进行定量评价,实现大规模应急疏散方案的智慧决策和避难方案的全局优化。案例分析表明,LSSED平台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事故时变环境信息和应急疏散路径优化算法的数据传递及系统集成,实现了基于事故后果分析的城镇大规模人群疏散路径和避难方案优化,可为城镇安全规划和应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再论科学安全观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以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际、国家社会发展为背景,综合各个领域提出的安全观,将安全观归纳为:宿命安全观、知命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大安全观4种基本模式;提出以安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定为主体的安全价值观是安全观确立的基础,而构成安全观的人生价值观及人命价值观等是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笔者试图以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统一人们对安全观的认识,旨在进一步充实完善安全学的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研讨安全科学和学科内涵若干论述的基础上,以科学、交叉科学、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科学的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综合理论体系的构成进行了表述。以大安全观为主线,给出了安全科学是以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复杂的、巨系统特点的安全系统的结构,研究其由安全态如何突变、势垒跃迁转化为另一个安全态;研究消除或控制危害因素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如何控制和回避风险;研究安全观念和思维知识体系的一门交叉学科。特别阐明了安全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其要揭示的特殊规律。试图确立安全科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组织安全文化的动力初探——行为基础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提高人的安全行为将会大大提高安全的业绩.从安全文化的概念出发,通过讨论几种典型的安全文化模式得出安全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行为因素.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和行为因素越发凸现.通过对行为基础安全方法的阐述和分析,概括出了行为基础安全促进安全文化的原因.行为基础安全的引进和实施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业绩和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微塑料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微塑料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易吸附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表面被微生物定殖形成生物膜后,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重金属的载体,形成复合污染物。复合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传播,造成更加严重的环境风险。该文对微塑料覆载生物膜吸附重金属所形成的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从微塑料覆载生物膜的基本特征、生物膜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以及作为重金属载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生物膜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评估微塑料覆载生物膜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海湾富营养化及其导致的季节性低氧成为近海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根据2020年夏季渤海中部现场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渤海中部夏季DO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在黄河口东北部底层海域(38°N)出现约1300 km2的低氧区,DO最低浓度为2.18 mg/L。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渤海中部底层低氧区的形成受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的共同影响,富营养化导致了底层有机物的累积,有机物分解消耗了大量DO,而夏季层化作用阻碍水体的垂直混合,导致底部消耗的DO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产生低氧区。本文对2020年夏季渤海中部底层水体低氧现象的研究,可为将来渤海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粉爆炸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预防矿井煤尘爆炸事故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的长29.6 m,内径199 mm的试验管道,对煤粉-空气混合物爆炸压力波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采用压电传感器测量压力信号,得到爆炸压力波沿管道传播过程中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历程曲线,探讨煤粉粒度和浓度对其爆炸超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粉-空气混和物在弱点火条件下能够实现粉尘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煤粉爆炸压力波传播过程中速度为400~430 m/s,峰值超压为68~72 kPa。煤粉爆炸峰值超压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大,但煤粉粒度对其爆炸峰值超压的影响程度随着浓度的增加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