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和二因素完全实验设计,在5 mg.L-1Cr(Ⅵ)、Ni复合污染条件下对22种植物进行筛选实验,选取富集量较高且生长较快的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分析其对Cr(Ⅵ)、Ni的累积规律及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1)在Cr(Ⅵ)、Ni复合污染胁迫下,旱伞草生长状况良好,对铬、镍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2)在Cr(Ⅵ)、Ni复合污染下,Cr(Ⅵ)抑制旱伞草对Ni的吸收,Ni促进旱伞草对Cr的吸收;(3)分别在单因素Cr(Ⅵ)、Ni的胁迫下,SOD和CAT活性随着Cr(Ⅵ)、Ni质量浓度(0-50 mg.L-1)的增加都是先上升后下降,MDA总体都呈增加的趋势;(4)在Cr(Ⅵ)胁迫下,旱伞草地上部富集总铬的含量较高,但六价铬含量较低,对Cr(Ⅵ)的转化率最大可达到97.00%。研究表明,旱伞草是一种修复Cr(Ⅵ)、Ni污染很有潜力的物种。  相似文献   
42.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有机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而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取决于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离位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香蕉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效果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防病效果分别达到55.4%和28.5%;香蕉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包括草酸、苹果酸和反丁烯二酸,以草酸为主,ρ(草酸)占ρ(有机酸总量)的百分比为83.6%~93.0%;生物有机肥比有机肥更显著降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ρ(苹果酸)、ρ(反丁烯二酸)和ρ(有机酸总量),不同处理处理根系分泌物的ρ(有机酸)依次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不施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氨基酸种类和质量浓度最大,有机肥次之,生物有机肥处理中根系分泌物的ρ(γ-氨基丁酸)、ρ(β-丙氨酸)、ρ(a-氨基丁酸)、ρ(谷氨酸)、ρ(天冬氨酸)和ρ(磷酸丝氨酸)均显著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主要氨基酸[各氨基酸质量浓度占ρ(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大于5%]有磷酸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乙醇氨和肌肽,其中ρ(磷酸丝氨酸)和ρ(γ-氨基丁酸)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有机肥处理;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ρ(磷酸丝氨酸)、ρ(丝氨酸)、ρ(异亮氨酸)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8和-0.95,与ρ(鹅肌肽)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00.生物有机肥降低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质量浓度,增加了氨基酸的种类和质量浓度,且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根系分泌物中一些氨基酸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可能是生物有机肥在香蕉枯萎病防治中起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大连市区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低浓度的含氮化合物,降落在春夏秋3季的雨水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雨水除满足植物生理生态需水外,也为植物提供了一定的氮营养.确定雨水中的含氮量多少时空分布状况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不论从环境科学还是植物生长科学都有一定的意义.通过2009—2010年对位于我国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市区的雨水连续收集,利用流动分析仪测定雨水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含量及变化趋势,可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降雨次数分别为34和51次,降雨量分别为687.55和630.22 mm,介于常年年平均降雨量(550~950 mm)的范围内.雨水的总含氮量分别为22.94和41.65 kg·hm-2,总无机含氮量分别为17.67和18.67 kg·hm-2,其中,前1年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通量分别为7.99和9.68 kg·hm-2;后1年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通量分别为7.72和10.95 kg·hm-2,降雨量大的7和8月份氮沉降通量大,氮沉降通量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一致.降氮强度各月分布不均,2年的月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55 mg·L-1·h-1,总氮的沉降强度按季节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随降雨沉降的活性氮化合物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氮源,每年平均沉降的总氮相当于使用69.15 kg·hm-2的尿素.一般来说雨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含量多少对不同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有利于作物和杂草的生长,在江河湖海边缘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产生富营养化.大连市区2年的月平均降氮质量浓度为4.90 mg·L-1,已远远超出富营养水体中氮质量浓度的阈值,周边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隐患.  相似文献   
44.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氧化亚氮(N2O)的释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探究N2O的产生机理和寻找缓解N2O释放的策略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产生N2O的微生物及其特性,以及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N2O的产生机理,并从N2O释放影响因素的角度总结缓解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释放的策略.随着对N2O产生和消耗的研究不断深入,N2O缓解释放的策略不再局限于工艺参数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控和完全反硝化过程强化也成为N2O减排策略研究的热点.生物处理硝化过程不能消耗N2O,只能通过减少N2O产生的方式来降低N2O的排放;与硝化不同,N2O是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反硝化过程能够消耗N2O,因此反硝化过程作为N2  相似文献   
45.
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物脱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脱硫替代新工艺,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并回收,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含硫污染物必须先经生物还原作用生成硫化物或H2S。然后再经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才能去除。该文着重介绍了光合细菌和无色硫细菌的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光合细菌脱硫,由于条件苛刻,研究进展不大,仍处于分批试验或实验室小试阶段;无色硫细菌脱硫,近年来很活跃,并取得一些进展,已进  相似文献   
46.
47.
低维持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示范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新都、内江、资中和绵竹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污水排放单位,作为低维持废水处理系统工程示范点,研究该处理系统对不同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经过一年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对污水COD、SS粪在肠菌和寄生虫卵的去除率分别为:84.5%-98.3%、37.3-99.3%、99.0-99.7%、91.3-100%。所监测项目部分达到或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文还讨论了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斛总理  相似文献   
48.
The catalyst of CuO_x/Al_2O_3 was prepared by the dipping-sedimentation method usingγ-Al_2O_3 as a supporter.CuO and Cu_2O were 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Al_2O_3,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In the presence of CuO_x/Al_2O_3,the microwave-induced chlorine dioxide(ClO_2)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conduc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100 mg/L phenol.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henol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wave-induced ClO_2-CuO_x/Al_2O_3 process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contaminants in a short reaction time with a low oxidant dosage,extensive pH range.Under a given condition(ClO_2 concentration 80 mg/L,microwave power 50 W,contact time 5 min,catalyst dosage 50 g/L,pH 9),phenol removal percentage approached 92.24%,corresponding to 79.13% of COD_(Cr) removal.The removal of phenol by microwave-induced ClO_2-CuO_x/Al_2O_3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a complicated non-homogeneous solid/water reaction, which fitted pseudo-first-order by kinetics.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O_2 oxidation,ClO_2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microwave-induced ClO_2 oxidation,microwave-induced ClO_2 catalytic oxidation system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removal of pheno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49.
50.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残留量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6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165 kg·hm-2,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过量施氮也并不能增加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因而氮素利用率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无机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因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0~8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随氮肥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表层(0~40 cm)硝态氮质量分数最高,中间层(60~80 cm)质量分数最低,100 cm以下土层以施氮量为165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最低,降低了硝态氮淋溶风险;铵态氮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不同的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施氮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以165 kg·hm-2(优化施氮量)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