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SiO2含量为3%,pH为3,活化时间为85 min,(Al+Zn )/Si摩尔比为1.5,Al/Zn摩尔比为2,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加入量为0.1%,超声频率为40 Hz,超声时间为60 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出液体PSAZS絮凝剂,用超声法制成纳米级Nano-PSAZS,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智能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有助于絮凝剂分子链的延伸,有助于生成更大分子的聚合物;铝盐和锌盐的加入到聚硅酸中,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发生了缩聚和配位反应,有助于生成链网状结构,能更好地发挥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同时Nano-PSAZS陈化时间为24 h时的结构有利于絮凝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和通氧量对微氧条件下发酵产氢的影响,放大实验对比了微氧发酵和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产氢、pH、碱度、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小试实验表明,经过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产氢效果最好,最佳通氧量确定为280mL/(kg·d)。放大实验表明,微氧发酵的最大产气量、最大产氢量、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氢量均高于厌氧发酵,并且产气和产氢时间延长了6h。引起pH和碱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VFA的积累,特别是乙酸和丁酸。能够鉴定到科及以下的微氧发酵产氢优势种有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拟杆菌属(Bacteroides oleiciplen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消化链球菌科(Peptoclostridium difficile)、肠杆菌属(Escherichia sp.)、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mucosae)、梭状芽孢杆菌科(Clostridia)、梭菌属(Clostridium baratii)、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相似文献   
13.
煤化工废水反渗透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膜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化工废水反渗透(RO)膜处理系统夏季严重污堵的问题,本研究以实际某煤化工污水处理厂一级两段式RO系统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系统运行效能及膜污染特征.研究发现,生化段稳定地实现了有机物的削减,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保障了产水的脱盐率,促进实现高水回收率,是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重要保障.但对膜系统而言,脱盐及有机物去除的主要负荷集中在RO过程,一段/二段RO脱盐率分别为94.16%和96.16%,COD去除率分别为68.12%和87.4%;相对进水,一段RO有机物浓缩了9倍,二段RO盐浓缩了5倍.因此,两段膜过程都出现显著的膜污染,一段RO以有机-微生物-硅污染为主,形成致密的污染层,由进口到出口逐渐增厚,主要为蛋白质、多糖、腐殖酸;二段RO以Ca、Mg等的无机结垢为主,污染层结构相对松散,由进口到出口片状结晶逐渐增大.因此,预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及对污染物的去除以减轻RO过程的污染负荷是膜污染控制的关键;同时,针对RO系统中膜污染分布特征,制定杀菌、阻垢和化学清洗等膜污染控制策略以防止形成微生物抗性及"清洗剂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生物修复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方法,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优点,介绍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应用特征以及垃圾填埋场和受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提出污染修复工艺过程,和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将制备出的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纳米化,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的加入量、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及投加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pH、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絮凝效果影响最大,超声频率次之,硬脂酸钠含量影响最小。纳米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加入量为0.1%、超声频率为40Hz、超声时间为60min;考虑处理费用,处理印染废水时pH=6~9、投加量为5mL/250mL时效果较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8.5%,色度去除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直接排放已引起环境耐药性的增加,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来源的抗生素尚未引起重视.本文以4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法,考察了不同规模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中的抗生素浓度分布和去除情况,并与城市生活污水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的进水排入浓度最高,可达32663.5 ng ·L-1,随污水排放至环境的风险应引起重视.与城市生活污水厂的水质稳定性、处理工艺、排放要求及管理水平不同,仅有33%的村镇生活污水设施的检出抗生素去除率达到60%以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保持常规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可以实现部分抗生素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7年-2013年秃尾河流域水质参数,以DO、COD、B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等16项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秃尾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秃尾河历年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都未超过水功能区标准;秃尾河的各项单因子标识指数大部分达标,只有COD、BOD、氨氮和石油类有不达标的情况出现,水质治理时可以COD、BOD、氨氮和石油类作为重点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期筛选的能完全降解聚乙烯醇(PVA)的混合菌系发酵液中提取粗酶液,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考察其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及适宜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混合菌系所产的PVA降解酶胞内外都有分布,胞外PVA降解酶所占比例较大,达到54%;(2)混合菌系所产的PVA降解酶的适宜pH为6.5左右,在pH为6~8时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前期研究中已筛选出的1种聚乙烯醇(PVA)降解混合菌系,考察淀粉对其PVA降解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摸索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淀粉的方法,再通过测定PVA和淀粉浓度比例分别为1:1、1:2、1:3时发酵菌液中的PVA降解效率,分析淀粉对PVA降解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中确定的淀粉测定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淀粉浓度对混合菌系降解PVA的能力影响较大,会阻碍其对PVA的降解;而淀粉的降解也会受到PVA的影响,在降解48 h前后有不同的影响效果,降解48 h后,淀粉浓度越大,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生物修复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方法,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优点,介绍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应用特征以及垃圾填埋场和受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提出污染修复工艺过程,和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