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从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中粮集团建成并投用了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室(简称事故警示室),为各基层企业打造了一个多手段、多层次、多维度的全员安全教育综合体验示范基地,旨在通过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认知能力与安全操作技能,形成优质、高效、科学、规范、有特色的安全培训体验模式,提升事故警示教育效率,丰富安全培训教育形式,构建立体化安全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72.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与硅藻群落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河岸带土地利用对河流硅藻群落的影响,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带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下38个采样点的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进行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用地的指示种为膨大桥弯藻(Cymbella turgida)、优美桥弯藻(C. delicatula)、弧形峨眉藻(Ceratoneis arcus)、Gomphonema trancatum等寡污指示种;耕地的指示种为颗粒直链藻(M. granulate)、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ana)、线形菱形藻(N. linearis)、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等污染指示种.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 典范对应分析显示,ρ(CODMn)、ρ(SS)(SS为悬浮物)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是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森林用地内硅藻生物指数(17.98)和硅藻属数量(17.33个)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2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4)最低;耕地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37和0.82;城镇建设用地内物种丰富度(11.00)、硅藻生物指数(9.20)和硅藻平均密度(0.71×104 L-1)最低. 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而影响硅藻群落的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的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硅藻群落状况最差;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硅藻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73.
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及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分别计算生产足迹、输入输出足迹以进行生态足迹来源的分析;将淡水资源足迹纳入模型;计算生态承载力时结合资源产出法以克服生态足迹模型的空间互斥性;计算CO2吸收用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天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消费足迹大于生产足迹,依赖外部输入资源抵消部分生态赤字,这一点在淡水足迹的输入上尤其明显;另外,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要大于传统算法的结果,一方面因为传统算法中承载力由于空间互斥性被低估,另一方面修正后的模型考虑了CO2吸收用地的承载力。最后,提出了缓解天津市生态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4.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反溢出效应”,有学者认为占用外省市自然资源的地区应给予输出自然资源的地区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是生态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试图以此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这种补偿的理论基础并尝试确定补偿的标准。结果显示:有13个省市需要向其他地区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应支付生态补偿的地区多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接受补偿的地区多为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5.
76.
纳米硫化镉量子点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初步探讨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采用MTT毒性实验比较了CdS QDs和常规CdS对仓鼠肺细胞(CHL)的毒性效应以及细胞内外活性氧水平.结果表明,1)在较低暴露浓度(≤20μg·mL-1)时,CdS QDs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常规CdS,而在较高暴露浓度(>20μg·mL-1)时,两者相差不大.2)在较低暴露浓度(≤40μg·mL-1)时,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显著降低CdS QDs的细胞毒性,而在较高暴露浓度(>40μg·mL-1)时,添加NAC对CdS QDs的细胞毒性没有明显影响.添加NAC对常规CdS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实验结果推测CdS QDs的细胞毒性与暴露剂量有关:在低浓度(<20μg·mL-1)时,主要是活性氧的氧化损伤作用;在中等浓度(20~40μg·mL-1)时,活性氧和Cd2+的释放共同作用;在高浓度(>40μg·mL-1)时,则是Cd2+的释放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7.
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油田含油废水利用传统的隔油、混凝、过滤(老三套)处理工艺,出水指标达不到国家的二级排放标准。为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水平,在“老三套”基础上添加了生物处理部分,即三相生物流化床。为强化生物处理,采取了投加漂浮填料和悬浮填料的强化处理措施,出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8.
根据民用飞机整机开展气候类实验室低温环境试验的工程需求与技术特点,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中断情况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室中断处理方法 ,形成了实验室操作规程体系.结合相关试验标准归纳的主要中断原因,基于过试验、欠试验、责任故障、非责任故障等引起的中断情况,明确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并研究了中断后的处理方法 .按...  相似文献   
79.
借助城市污水培养高脂微藻,既达到培养微藻目的,又可有效处理污水。将藻菌共生系统与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有机结合,研制藻菌共生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接种高脂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与反应器内细菌构建菌藻共生系统,进入系统的城市污水为微藻生长补给氮、磷等元素,体系中的细菌分解有机物为微藻补给碳源。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细菌代谢提供保障。通过运行反应器小试装置,探究了反应器最优进水负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及反应器对污水中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该体系相对最优有机负荷(以COD计)为2.71 kg·(m3·d)-1,藻接种体积占反应器总体积的9.4%,用外加光源强化后,反应池中生物量明显提高1.50×106、1.75×106和2.10×106cell·m L-1;此外,体系引入微藻后,氨氮去除率也得到显著促进。  相似文献   
80.
安钢烧结厂的余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安钢烧结厂的余热资源及余热利用途径,以及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情况,指出采用余热锅炉是提高烧结余热利用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