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172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结构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类环境污染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具有数量庞大、结构独特、机理复杂的特点。文章从其芳香性分类开始,阐述多环芳烃的结构(环数、支链和杂环等)和毒性的构效关系。多环芳烃存在各种毒性和致癌活性,自然界很多微生物能够降解多环芳烃。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2.
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涂响  苏本生  孔云华  竺建荣 《环境科学》2010,31(9):2118-2123
以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SBR反应器中接种厌氧消化污泥,经过210 d运行,培养出了平均粒径在330μm的好氧颗粒污泥.实验表明,经过前3个月较低的进水有机负荷,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步提高并达到稳定,活性污泥中与脱氮除磷相关的微生物大量富集.运行周期缩短为6 h,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特性保持良好,同时污泥平均粒径开始增大.好氧颗粒污泥完全形成以后,SVI值为30 mL.g-1,污泥浓度MLSS达到8.8 g.L-1,MLVSS/MLSS增至82%,氧利用速率OUR达到5.32 mg.(min.L)-1.颗粒外层以杆状菌为主,内层主要是球菌.单个周期内颗粒污泥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0%,氨氮几乎完全去除,出水中无硝氮和亚硝氮累积,总氮的去除率达到80%,实现了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3.
强化供氧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鄢璐  王世和  钟秋爽  黄娟  刘洋  王峰 《环境科学》2007,28(4):736-741
针对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和脱氮率偏低的问题,试验研究了强化供氧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及人工湿地内溶解氧浓度、净化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强化供氧宜在湿地前端进行,最佳气水比为6左右,可采用连续供氧方式.供氧对湿地植物生理特性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显著增加湿地中硝化菌、反硝化菌数量,硝化菌可比供氧前高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高出1个数量级.强化供氧有效改善了湿地内氧环境,供氧前湿地内溶氧浓度普遍低于0.6 mg/L,供氧后氧浓度上升至1 mg/L以上.强化供氧有利于各类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物和氮类物质的去除,有机物去除率比原湿地高出10%左右, TN去除率能够达到60%以上.因此,强化充氧措施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钟平方  彭惠民  彭方毅  蔡强  何苗 《环境科学》2010,31(11):2673-2677
含酚、苯胺类废水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漆酶分析酚类及苯胺类底物的动力学特性为基础,建立酚类、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催化0~10mg/L酚类及苯胺类底物的反应速率,作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标准曲线,采用漆酶筛查并检测了3种焦化废水中非挥发酚类含量.结果表明,漆酶的酚类及苯胺类底物主要以多元酚、氨基酚及多元胺为主,其中酚类的最适pH在7.0左右,苯胺类在4.5~5.0之间,各底物Km值大小在0.4~10mmol/L之间.除联苯胺外,分光光度法所得到的标准曲线均具有较好的一级反应动力学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6以上.3种焦化废水中邻苯二酚含量分别为190.5、265.8和155.3mg/L,回收率介于91.9%~115.8%之间.  相似文献   
35.
以铅锌尾矿和CRT玻璃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材料。为确定基础玻璃的成分,以及尾矿、CRT玻璃及各化工原料的用料比例,设计了正交实验;研究了CaO,Al2O3,MgO等氧化物添加量对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考察了微晶玻璃产品的晶相、晶体形貌特征及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铅锌尾矿、CRT玻璃废弃物制备微晶玻璃的最佳配方为:尾矿20%、CRT玻璃30%、添加辅料石英砂29.7%、方解石25%、Al2O312%、晶核剂TiO21%。SEM和XRD分析可知,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透辉石;打磨抛光处理后,平均显微硬度为8.76 GPa,平均抗折强度为223.1MPa;经酸、碱浸蚀后,质量变化分别为0.43%和0.58%,耐酸碱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36.
印江槽谷型喀斯特地区植被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1种植被类型(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纯林、天然混交林、疏林、竹林、经果林、灌木林、石山地、宜林地、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区域植被固碳速率、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预测了理论最大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印江研究区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为,乔木层(25.06t/hm2)灌木层(3.51t/hm2)草本层(1.10t/hm2),其平均固碳速率为10.63t/(hm2·a),植被碳储量为172.23×103 t,植被理论最大固碳潜力为94.02t/hm2。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和估计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森林的碳汇功能,以及提高碳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一个有地铁的城市,人气最旺的地方必定是地铁了。如果说城市的本质是拥有一个矛盾、庞大、流动、充满可能性的精神空间,那么地铁便是绝佳的城市标志。一定程度上,地铁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一种标志,然而能让这个标志始终熠熠生辉地存在于城市的前提,无疑是——安全。  相似文献   
38.
煤矸石堆积对地下水的无机盐污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煤矿区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中无机盐成分分析,探讨了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及水质特征和变化原因;在煤矸石动态淋溶模拟试验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煤矸石堆积区高浓度NO-3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平煤矿区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中NO-3、SO2-4严重超标,且测定的阴、阳离子都呈现中等以上变异水平;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由HCO-3型向SO2-4型转化.水质由淡水向微咸水演化;煤矸石是平煤矿区地下水中高浓度NO-3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9.
40.
湿法配料是玻璃生产中湿法防尘的一种有效措施,它是伴随着工艺的改进和防尘的需要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将粒径为2~60μm的20kg 重的不同物料,从1.5m 高处落下时,在距离落点0.5m 处测空气含尘浓度。结果表明,硅砂的扬尘程度随其所含水份而变化,含水量约为2~3%的硅砂几乎完全不扬程。湿法配料就是以增湿物料的方法,达到防尘和改进生产工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