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各地区水资源情况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论文利用2007和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30个地区(未分析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水足迹转移量,并结合源-汇系统理论,从源-汇地分析水资源网络地区间流动格局.最后,构建生态网络分析模型,深入分析地区间水足迹的控制、依赖关系以及水资源网络的芬恩循环指数和系统鲁棒性,结果表明:(1)水足迹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黑龙江和新疆地区,水足迹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2)在源地系统中,黑龙江等八省区是重要的水足迹源点,多数源点省区的水足迹外向度系数有减小的趋势,各地区对水足迹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汇地系统中,汇聚力系数较大的地区为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北京和天津的依赖度系数很大,多数地区的依赖度系数呈现减小的趋势.(3)黑龙江、新疆等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控制关系,北京、天津等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4)水资源网络的循环性较差,2007和2012年仅有江苏和广东地区的贡献率较高;另外,整个水资源网络的系统鲁棒性偏向于冗余度更高、效率更低的一侧.各地区水足迹转移和空间格局分析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地区和产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2.
长江源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基于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流域2014年5~10月连续采集的73个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中δD、δ~(18)O及氘盈余(d-excess)变化特征,讨论了δ~(18)O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利用HYSPLIT模型追踪流域降水的水汽来源并估算不同水汽来源对降水量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中δ~(18)O和δD变化范围分别为-26.5‰~1.9‰和-195.2‰~34.0‰,且δ~(18)O和δD值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与不同来源水汽输送有直接的关系;区域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与青藏高原北侧地区的降水线相近;不同降水类型中的δ~(18)O和δD的关系差异显著,主要与水汽来源和形成降水时的气象条件有关;由于受局地蒸发水汽及水汽输送过程影响,流域大气降水d-excess值整体上相对偏大;研究区的降水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但不存在温度效应,表明降水量对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的控制作用更强;水汽来源轨迹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水汽来源主要有西南季风携带的海洋性水汽、局地蒸发水汽及西风输送水汽,对降水量的贡献比例分别为43%、36%和21%.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长江源头区冬克玛底流域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水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3.
依托中国逐日雪深模拟预估数据集、草地生产力数据、气象站点数据、灾害统计资料以及统计年鉴,选取了历史基准时段(1986—2005年)、未来近期(2016—2035年)和未来远期(2046—2065年)三个时间段,以及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雪灾危险性、牧区牲畜暴露量以及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定量预估了青藏高原畜牧业雪灾风险。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区域内,中国逐日雪深模拟预估数据中,CESM1-BGC模式模拟的积雪深度数据更接近于站点雪深观测值,模拟精度最高,此次研究选用该模式下雪深数据识别雪灾危险性。雪灾危险性从时序看,相比于历史时期,RCP4.5情景下未来近期、未来远期和RCP8.5情景下未来近期、未来远期发生雪灾危险性的范围减少6%、11%、6%和14%;但是雪灾危险性强度减弱并不明显,RCP4.5情景下,未来远期,甚至增强;空间分布来看,危险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冈底斯山脉沿线、昆仑山脉西段沿线、祁连山脉沿线、三江源区域和横断山脉山脉区域。(2)与2000年青藏高原牧区草地载畜量相比,2017年载畜量增加11%,未来载畜量将可能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94.
十二五"期间全国PM_(10)浓度陡增导致了达标城市比例降低,影响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空气质量指标的完成。通过对PM_(10)浓度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得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逐步实施对全国PM_(10)浓度的异常变化有着显著影响。新标准的发布施行,促进了PM_(10)监测仪器和方法更新升级,大幅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提升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水平,从主观和客观上更加有效的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
基于废水中的污染物在热态、碱性和一定硬度的情况下,从水中析出的特点,探究了温度、pH和硬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析+混凝+气浮处理工艺,并进行了设计和调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水温在65~70℃、出水pH值在7.5~8.5和MgSO4用量在40~65 mg/L范围内的情况下,对析出的污染物进行混凝,再经过涡凹气浮对高温废水中的絮体稳定、高效的分离,CODCr和TP的最低去除率分别为89.4%和90.3%,各项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6.
结合日本建立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管理、对策体系,对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完善法律标准体系、继续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强化企业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1986年11月7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开始了一次小规模的震群活动,引起群众一度恐慌,震中区许多房屋因开裂或变形成为危房,个别房屋局部倒塌,离震中12公里以外的地方有数孔窑洞坍塌,造成人畜伤亡,反映出当地居民在建房上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8.
以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窦店镇河口村为例,着重介绍河口村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入手,以发展循环农业、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经一系列技术手段,变为村民日常生活用能、农业生产的原料、肥料,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探索出适合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数据和长江上游流域63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温度、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A2、A1B、B1情景对长江上游流域未来50 a平均温度、降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模式可较好的反映出流域温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但模拟地面温度总体上低于实况值〖HT5〗。〖HT5"〗三种情景下2011~2060年上游流域平均温度的增幅(相对于1971~2000年)分别为1.7℃、2.1℃、1.3℃。A1B、B1情景下区域内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而A2情景下在嘉陵江流域出现降温的趋势。三种情景下平均降水的增幅分别为50.0、83.5、29.5 mm;A1B、B1情景下降水增加的空间分布形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0.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是我国江南跨省级行政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和水量对下游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采用尼梅罗水质指数和超标加权法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达到Ⅱ、Ⅲ类标准,大部分河段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下游河段水质略差,但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