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5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安全科学   1548篇
废物处理   197篇
环保管理   720篇
综合类   4152篇
基础理论   804篇
污染及防治   544篇
评价与监测   326篇
社会与环境   241篇
灾害及防治   36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41.
九寨沟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在九寨沟的空间分布格局 ,并用群落的总生物量量度不同群落在九寨沟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 ,采取皆伐法测定了乔木群落林下层以及灌丛和草甸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对样方中乔木的胸径、树高进行了测量 ,利用经验公式估算乔木层的生物量 .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群落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亚高山暗针叶林 ,平均为 380thm-2 左右 ,总生物量亦占了整个九寨沟生物量总量的 90 %以上 ,为九寨沟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植物群落 ;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生物量最小 ,平均为 1thm-2以下 .整个九寨沟的总生物量约为 8.3× 10 6t,平均生产力大于 5 .89thm-2 a-1.垂直分布上 ,生物量一般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在halt=30 0 0m以上达到最大值 ,之后则随海拔的升高而急剧下降 ,这种分布格局与土壤、气候、人类干扰等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九寨沟几乎所有类型的群落的平均生物量都要高于全国同类群落的平均水平 .图 3表 4参 18  相似文献   
942.
几种化感物质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分别在 1× 10 -5molL-1、1× 10 -3molL-1、1× 10 -4 molL-1浓度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 (P =0 .0 5 ) ,而在 1× 10 -6molL-1、1× 10 -4 molL-1、1× 10 -5molL-1浓度时抑制了杉木幼苗胚根和胚芽的生长 (P =0 .0 1) .3种酚类物质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在 3种酚类物质中 ,肉桂酸对杉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羟基苯甲酸次之 ,苯甲酸最弱 .这表明酚类物质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杉木幼苗的生长 ,降低其生产力 ,可能是连栽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降低的因素之一 .图 2表 1参 14  相似文献   
943.
不同AM真菌对三叶草耐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4个油浓度(0、5000、10000和50000w/mgkg^-1)下接种辽河油田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3种AM真菌(Glomus mosseae,G.geospora,G.constrictum)对三叶草耐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侵染率亦增加,10000mgkg^-1时G.geospora和G.constrictum的侵染率分别为67.65%和82.86%;2)从侵染率、地上部生物量和菌根依赖性来看,随着油浓度的增加,最适的AM真菌亦不一样,油浓度为0、5000和10000mgkg^-1时,最适AM真菌分别是G.geospora、G.mosseae和G.constrictum;3)油污染土壤上接种AM真菌能促进植株的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接菌处理的茎干重比相应的对照增加62.2%-267.1%;4)随着油浓度的增加和植物的生育进程,AM真菌的接种效应在增强。图3表3参14  相似文献   
944.
近海养虾场底泥中产芽孢细菌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海养虾场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类群的调查,发现有超过50%的细菌生物量是产芽孢细菌,因此对底泥中的产芽孢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通过对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的研究和对部分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型、序列分析等,鉴定了67株产芽孢细菌,其中6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5株属于短芽孢杆菌属.进一步对62株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在底泥不同深度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主要分布在底泥深度0~6cm左右的区域,海洋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主要分布于底泥6cm以下的区域,与坚强芽孢杆菌性状相近的菌分布在底泥2~8cm深度;与耐碱芽孢杆菌性状相近的芽孢菌广泛分布在0~12cm区域.讨论认为,应用这些产芽孢细菌资源在修复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水养殖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一定可能性.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945.
农杆菌介导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谷秆两用水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到谷秆两用水稻中,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Southem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测定9株转基因水稻叶片赖氨酸含量,大部分植株有明显的提高,最高幅度达到了22.71%,图6参15  相似文献   
946.
煤矿区大气降尘饱和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域粉尘较多,大气环境状况较差。应用GC-MS技术鉴定平顶山市石龙区降尘样品中饱和烃组分,分析其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生物标志物参数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降尘样品中共鉴定出nC11~nC35正构烷烃、34种萜类化合物和18种甾烷化合物,还有二环倍半萜烷、烷基环己烷系列和丰富的姥鲛烷和植烷。正构烷烃碳数主要呈三峰态和双峰态分布,其碳优势指数CPI值分布在1.45~3.78之间。生物标志物参数C29甾烷20S/(20S 20R)值范围是0.34~0.40,C31霍烷22S/(22S 22R)值范围是0.54~0.59。由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特征和植物蜡碳数Cn(wax)分布特征、以及CPI值、甾烷和萜烷标志物参数值等分析认为,石龙区降尘饱和烃具有自然源与人为源双重来源。煤的普遍存在与其开采、加工活动密集是其最大的人为来源,而较明显的生物来源则可能为生物质碎屑或磨脱颗粒,或者是由于粗大的大气颗粒物易富集生物源正构烷烃所致。  相似文献   
947.
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单甲脒(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简称DMA)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喷洒单甲脒盐酸盐(DMAH)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室试验表明,投加DMAH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DMAH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DMAH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DMAH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DMAH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DMA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试验还证明了土壤中DMA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当DMA在土壤中的浓度为50~500g/g时,其消解速率可从8.75mm·kg-1·d-1提高到48mg·kg-1·d-1.  相似文献   
948.
949.
新构造运动对安徽土壤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地跨亚热带与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境内有山地,丘陵和平原,自然地理景观复杂多样,各区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其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它制约着区域地貌的发育,成土母质类型和地面气候状况,从而影响了该区域土壤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50.
钽铌企业中的放射性水平及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钽铌铁矿常与天然放射性核素油、钍共生或伴生、因此在钽铌冶炼过程中存在着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介绍了企业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及对人体的影响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