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71.
为了探究Ag/AgCl光催化薄膜在连续流状态下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性能,采用连续沉积方法制备了Ag/AgCl改性碳纳米管(CNTs)薄膜,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光化学过滤器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脱色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900μW·cm-2光强下,Ag/AgCl-CNTs复合薄膜在连续流光催化体系中对10 mg·L-1的亚甲基蓝去除率可达90%,比传统序批式反应体系高出70%以上,说明连续流体系的对流传质效果明显优于序批式体系的扩散传质效果。同时,Ag/AgCl的沉积显著改善了CNTs薄膜的光催化脱色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g/AgCl改性后,复合薄膜的光催化脱色效果比CNTs薄膜提高了40%。Ag/AgCl-CNTs多功能复合薄膜体系具有光催化降解和膜分离以及减缓膜污染等多重特性。  相似文献   
172.
对二乙氨基苯基亚甲基若丹宁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对二乙氨基苯基亚甲基若丹宁(DEABR)与银的显色反应,在柠檬酸—氢氧化钠缓冲介质(pH=2 5)中,乳化剂-OP存在下,DEABR与银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小柱上富集的络合物用乙醇(含5%乙酸)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在乙醇介质中λmax=545nm,ε=6.89×104L·mol-1·cm-1。银含量在0 01~2mg/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银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3.
王庆  元权利 《安全》2005,26(5):21-23
从锅炉运行多见的炉膛灭火放炮,崩坏炉墙的事故中,分析产生锅炉炉膛爆炸性燃烧的原因及锅炉安全保护装置如何发挥保护作用,以确保锅炉的安全生产,防止炉膛损坏.  相似文献   
174.
柔性集尘极应用于湿法脱硫烟气深度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柔性绝缘疏水纤维织物用作集尘极材料的可行性及电场性能,为解决传统湿式静电技术由集尘极材料选择及表面水膜布置不均引发的系列问题,利用浸润质量在线监测法,得到水对柔性集尘极的毛细浸润特性;通过测量不同给水率条件下柔性集尘极电阻率及伏安特性曲线,揭示柔性集尘极表面水膜特性与静电场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小试/中试试验台,研究了柔性集尘极对燃煤脱硫烟气气溶胶污染物组分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水能够在柔性集尘极表面形成均匀水膜;试验工况下,柔性集尘极电场性能优于导电刚性材料,柔性集尘极对酸雾气溶胶脱除率达98%以上;中试装置出口烟气酸雾<10mg/m3、浆液滴<15mg/m3、微细粉尘<5mg/m3;工业化装置较高的烟羽透明度表明柔性集尘极实际运行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5.
基于力学平衡模型的乡村转型均衡发展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 生物自然 土地管理三维驱动因素通过“农村人口 耕地 农村居民点”3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驱动着乡村转型发展。以该3要素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力学平衡模型乡村转型发展偏离度的评价方法,并综合应用 2000 年和 2010 年两期 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及2006~2020年规划修编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乡村地区转型变化的特征规律。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县(市区)乡村地区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偏离发展情况;偏离度空间上呈现极角苏南<苏中<苏北,极径苏南>苏中>苏北的规律;农村居民点扩张成为乡村转型均衡发展的最重要阻碍因素,这根源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三元”结构社会体制,目前“生产空间较好的实现了转型,生活空间和身份空间依然滞留在乡村地区”,现阶段的乡村转型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模式,必须实现向“以人为本”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6.
研究了纳米零价铁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的PCB77。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并用降解菌降解PCB77。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溶液pH 7.0、微生物接种量109 cfu·mL-1、PCB77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时,降解菌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纳米零价铁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7 d时的降解率为82.99%。采用纳米零价铁/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水溶液中PCB77,降解率显著高于微生物和纳米零价铁单一体系,降解率可达93.30%。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PCBs残留提供了一种高效去除的方法,并为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7.
为全面了解潞安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及特征,并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分析结果,指出了该矿区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并在分析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8.
B/C比值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然而该方法测定周期较长,测定结果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误差,而微生物呼吸速率法操作简单、测定周期短,但相较于B/C比值法无数据上的直观性。采用BioWin软件模拟微生物呼吸速率测试,通过控制原水COD、混合液污泥浓度、原水B/C比值,探究微生物呼吸速率和B/C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以期通过测定废水的呼吸速率替代B/C比值法。模拟结果表明:当废水ρ(COD)<200mg/L,混合液污泥浓度控制在200~250mg/L时,比相对呼吸速率与B/C比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根据拟合公式,进一步可得出比相对呼吸速率和废水可生化性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用微生物呼吸速率法判断废水可生化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9.
本底吸附物对长江沉积物磷吸附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选取三峡大坝上游寸滩河段和下游武汉河段沉积物,用不同浓度(0~3 mol/L)的HCl对沉积物进行清洗,降低本底吸附w(P)、w(Fe)、w(Al)、w(Ca)及w(OM)(OM为有机质),通过测定沉积物的P平衡吸附量,研究长江沉积物上本底吸附物对P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经稀HCl清洗后,两种沉积物的w(Ca)、w(OM)、w(P)均显著减少,沉积物的P平衡吸附量随之减少,而w(Fe)、w(Al)则没有明显变化,同时,沉积物对P的平衡吸附量、沉积物中w(TP)均与本底w(Ca)、w(OM)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因此长江沉积物对P的吸附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本底吸附OM和Ca;② 三峡库区内沉积物中w(OM)及w(Ca)较高,二者分别为72.64、63.52 mg/g,三峡大坝下游武汉段沉积物中则相对偏低,二者分别为52.20、45.03 mg/g,说明库区沉积物的P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大坝下游沉积物,在三峡水库运行前期,沉积物的P吸附量将逐渐增加,成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期富营养化的潜在內源.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选取辽宁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以来实施的17个整治修复海岛开展开发潜力评价,建立6大类23个指标因子的评价指标分类体系,选取PPC-AHP-DM组合模型对各海岛开发潜力进行了横向静态分析与对比,确定了各海岛在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前后开发潜力综合排名及自身开发潜力变化幅度。研究结果表明: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前大笔架山岛相对于其他海岛排名较为靠前,张家山岛、杨家山岛排名较为靠后,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后各海岛相对于自身开发潜力均有不同幅度提升,整治修复工程类型不同,其提升幅度各异,大笔架山岛、觉华岛、张家山岛、杨家山岛等开发潜力提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