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SMBR-IVCW系统处理高浓度综合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将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SMBR)与生态净化技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进行有效复合而成的SMBR-IVCW复合系统应用于高浓度综合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回用中.通过对不同水力负荷组合条件下SMBR-IVCW系统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比较,得到了该复合系统的较好水力组合条件.结果表明,SMBR-IVCW具有良好的净化功效及稳定性,SMBR单元在有机物的去除、硝化作用中起到主要贡献,而IVCW单元在反硝化脱氮、深度除磷等方面进一步补充,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得到了较优的水力负荷组合条件:SMBR为1000L·d-1,IVCW为375mm·d~;在该条件下.SMBR-IVCW系统总停留时问为19.22h.处理后出水中CODcr、TP、NH 4-N浓度分别为11.0、0.086、0.44mg·L-1,均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GB 3838.2002).SMBR-IVCW系统在此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3。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引入能值理论后的评价结果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73.
张佳炜  刘勇  金建荣  李田 《环境科学》2020,41(2):750-755
为考察缝隙透水砖铺装的基层构造与材料对设施运行效果的影响,在上海市区建造了2个缝隙透水砖铺装(permeable interlocking concrete pavement,PICP)与1个不透水混凝土铺装(concrete pavement,CP)停车场,其中2个缝隙透水砖铺装分别采用水泥稳定碎石(PICP1)和普通碎石(PICP2)作为基层结构.在2018年实际降雨条件下对2个设施的水文效果及底部出流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PICP1与PICP2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相近,分别为37. 0%和38. 7%,PICP1的峰值削减率及峰现延迟时间略优于PICP2.水质控制效果方面,PICP1比PICP2有更好地NH_4~+-N转化效果,两种设施底部出流均存在NO_3~--N淋出的现象; PICP1底部出流的TSS、TP、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浓度均低于PICP2.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有助于提高设施的水质净化效果,并改善设施的水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4.
选择海南典型的水稻-豇豆轮作系统进行氧化亚氮(N_2O)和甲烷(CH_4)排放的原位监测,探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该系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试验设当地常规施肥对照(CON)、优化施肥量(OPT)、有机无机配施(ORG)、缓控肥替代优化(SCOPT)及不施氮对照(CK)共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整个种植季土壤N_2O和CH_4排放,并估算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为0. 19~1. 37 kg·hm~(-2),相较于CON处理,优化施肥处理N_2O减排50%~86%;豇豆季N_2O累积排放量为1. 29~3. 55 kg·hm~(-2),除ORG增加14%,其他处理减排16%~59%.各处理水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为4. 67~14. 23 kg·hm~(-2),CK、OPT和ORG处理分别较CON增加116%、22%和102%,而SCOPT减少了29%;豇豆季CH_4累积排放量为0. 03~0. 26 kg·hm~(-2),期间出现CH_4吸收.比较两个作物季和休闲期对农田土壤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GWP的贡献率,豇豆季在CH_4排放极低的情况下,仍有44. 7%~54. 5%的占比;两种温室气体比较中,N_2O对GWP的贡献率为66. 7%~77. 2%. SCOPT处理的GWP和两季作物GHGI均显著低于CON处理.3个优化施肥处理中,SCOPT的增产减排效果最显著,为最优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75.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1,2-二氯乙烷,用活性碳吸附,二硫化碳解析,FID检测器分析.方法在0 mg/L~311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采样体积为20 L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6 mg/m3,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2.2%,加标回收率为98.4%~101%.  相似文献   
76.
典型城市污染水体底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和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南京市莫愁湖、玄武湖、秦淮河13个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分析了重金属浸出量与各形态间的相关性及有机质与有机结合态的相关性,并通过红外谱图分析了有机质与重金属结合的机理.结果表明:底泥中Pb,cu,zh,Ni,Cr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俘在,两种形态的含量占总量70%以上,Zn和Cd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相列较高,Zn约占20%,Cd约占30%;Zn,Cu,Cd,Ni,Cr的浸出量均与可交换离子态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通过减小可交换离子态含量控制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性;研究还表明,有机质与有机结合态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增加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有助于重金属向有_棚结合态转化,有机质与重金属的结合主要是由于其中-些官能团和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77.
灌丛群落为华北土石山区常见的次生植被类型,揭示其演替规律对明确北京区域森林动态及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线调查方法,选择封育5、7、10和15 a的4个地段,进行10 m×10 m样地调查.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灌丛群落的物种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以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递增,灌丛先锋阳生性优势种重要值下降,阴生性和乔木树种重要值上升;封育到第7年时,乔木加入演替序列,到第15年时开始构建乔木层片;群落生态优势度指数降低,均匀度指数上升,灌丛植被向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稳定的方向演替;研究区内植被潜在演替序列为: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x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灌丛→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灌丛→山杨Populus davidiana×椴树混交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  相似文献   
78.
德国女性的非全日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目的是要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80.
含氟废水的电凝聚法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恩荣 《环境保护》1993,(3):8-8,18
目前处理晶质玻璃厂含氟废水一般来用8~10%熟石灰对废水进行中和,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对中和悬浮液进行处理,许多情况下此法可以成功地将水中含氟量降低到3~6μg/L,但要进一步降低含氟量则需采用其它方法。采用电凝聚法处理含氟废水可以进一步降低含氟量到1.3~1.6μg/L。电凝聚法处理含氟废水其原理如下:将铝镁合金电极放在酸性废水中(一般含氟废水均为酸性)后,通入直流电,使铝镁合金电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