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综述了当今世界能源状况以及国内外柴油机燃料的研发和利用进展。结合国内外配煤水煤浆的研究及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现状,根据我国目前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以及配煤水煤浆具有低灰、低污染的优点,指出柴油机燃用配煤水煤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针对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磷系缓蚀阻垢剂带来的磷排放问题,以马来酸酐和3-巯基丙酸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应用“一步法”合成S-羧乙基硫代琥珀酸(CETSA)无磷缓蚀阻垢剂,通过红外(IR)、核磁共振(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碳酸钙沉积法、旋转挂片法对CETSA的阻垢缓蚀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加药量、水温、pH值、水流转速等对CETSA阻垢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药量为110mg/L、循环水温度低于50℃、pH值为6~8、水流转速低于100 r/min时,CETSA对A3碳钢的腐蚀率小于0.25mm/a,最大缓蚀率可达61.3%,最大阻垢率达88.4%.CETSA是一种小分子多羧酸结构,其具有较高的缓蚀阻垢性能可能是因为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了螯合,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抑制结垢,同时非极性键、烷基等亲水基吸附于金属表面,电负性较高的O、S元素与Fe产生强吸附,形成的致密保护膜有效抑制了金属腐蚀.经测算,10%水剂的CETSA生产成本约为3 047元/t,总磷减排量可达3~5g/m3循环水排水.研究表明,CETSA可替代传统磷系缓蚀阻垢剂,适于电力、钢铁、化工、油田等行业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3.
NaOH改性玉米秸秆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NaOH化学改性,制得吸附剂,并分别考察其对原油、0#柴油、97#汽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NaOH质量分数为1%、固液比为1∶20、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经NaOH改性后对3种油类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22.62%、37.57%和38.50%。对改性前后秸秆主要组成成分和FTIR的分析发现,改性后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了;主要存在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中的羧基在改性后显著减少,代表纤维素的醇峰峰值却得到了提升,与改性前后组分变化一致。通过对比分析改性前后玉米秸秆的SEM图像表明,NaOH破坏了玉米秸秆的原始表面结构,使其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更加有利于秸秆对油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4.
纳米金属材料因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具有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负载型纳米金属相对于纯纳米金属材料具有稳定性高,易回收利用,无毒害性等优点,其制备和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效果较理想的负载方法。因载体对负载方法的选择影响较大,文章着重介绍了以膨润土、活性炭、碳纳米管、氧化物和有机高分子类为载体的负载方法,引用国内外学者的实验成果,对制得的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形貌,粒径等特性进行描述。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广泛,着重描述了近年来其在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对难降解的有机卤代物,有机染料和重金属以及硝酸盐类等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纳米金属材料在投入应用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太湖微囊藻毒素的叶绿素a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探讨叶绿素a(Chl-a)阈值为主要目的于2013年6~10月间每月在太湖采样,通过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水体中3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进行检测.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种形态的微囊藻毒素(MCs)与总氮(TN)、总磷(TP)、Chl-a、高锰酸盐指数等富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了MC-LR、MCs与Chl-a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MCs污染较严重,其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梅梁湾>贡湖、西部沿岸区>湖心区>胥湖区、南部湖区,并以MC-LR浓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MC-LR、MC-RR、MC-YR及MCs均与高锰酸盐指数、TN、TP、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饮用水中MC-LR和MCs的标准限值分析得出,太湖Chl-a的阈值是12.26 mg·m-3,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湖泊的Chl-a标准值比较属于安全阈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6.
铜离子与解偶联剂协同下的污泥减量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宗凯  田禹  程寒飞 《环境科学》2007,28(8):1697-1702
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培养装置,以2,6-二氯苯酚(DCP)作为解偶联剂,浓度为20 mg/L,Cu2+浓度为1 mg/L,加入到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通过30 d的连续运行发现,COD去除效率相比对照实验下降7%,污泥减量达75%,且出水中DCP的平均浓度为0.28 mg/L,Cu2+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但污泥沉降性和污泥对N、P的去除率下降,污泥活性也降低.镜检发现,污泥中丝状菌增多,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结果表明,Cu2+和DCP对污泥减量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活性污泥工艺中运用铜离子和解偶联剂联合来限制污泥产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7.
浮选机从采油污水中除油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选机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已停用、报废,以至拆除。文中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机械方面的问题、液面高度失控问题、浮选除油的影响因素、以及浮选除油的附带作用等。总体来说,浮选机除油的效果是肯定的,通过改进其性能,处理效果还能提高,出现的问题都不难解决。所以,浮选机的应用还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除油方法。  相似文献   
138.
以程序化方式介绍了判别水质自动监测中测量突变的原因。提出当发现某主要指标异常时,应查看相关指标的运行情况,再校准仪器,并人工同步分析样品。若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大于5%,表明测量仪器故障;若相对偏差小于5%,应继续进行源水分析比对,以判别是仪器故障还是污染事故。通过实例分析,淮南市水质自动监测中DO测量值偏低的原因:一是取水泵安装位置不当,造成负压抽水,使水中DO溢出;二是流程太低,致使管道藻类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DO。解决方法:正确安装取水泵,并加大水泵抽水量,冲刷管道藻类。  相似文献   
139.
在概述了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系统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资源系统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采集狩猎社会、原始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演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并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