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溶胶制备工艺对TiO2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不同酸、溶剂以及不同比例水制备的溶胶对TiO2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酸、醋酸、草酸和甲基丙烯酸中,采用醋酸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在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4种溶剂中,采用正丁醇作溶剂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最佳溶胶制备条件为钛酸丁酯∶水∶冰醋酸正丁醇=1∶ 3∶ 8∶ 10(摩尔比);最优条件下制备的TiO2催化剂平均粒径为15.19nm,晶型为锐钛矿,对小于320nm的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利用研制的TiO2光催化剂降解多菌灵废水,反应1h,COD去除率在35%左右;对9.606mg·l-1的苯酚溶液光降解半衰期为4.6min.  相似文献   
52.
2005年7月至8月监测了南开大学校内及其东、西、南三校门外长跑路段处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GC/MS分析结果表明,晚间长跑时段中校内外多环芳烃总量为(128.74±23.50)、(417.40±204.55)ng/m3,校外约为校内的3.24倍,PAHs含量特征显示交通污染源影响显著;多环芳烃浓度与车流量呈正相关性,且怠速车辆增多也使其浓度增大;校内上午的多环芳烃总量约为晚间1.32倍,这主要受交通污染源和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3.
空气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涕灭威在土壤中残留与移动行为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描述了模拟涕灭威在土壤中残留与移动的计算机模型,并应用试验地区的土壤资料、气象资料、作物耕作资料以及涕灭威农药的理化性质与使用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试验地区的实测结果相吻合,即在试验区的环境条件下,涕灭威在土层中的最大淋溶度不超过60cm棉田施用涕灭威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可以用该模型来模拟涕灭威在其他地区土壤中的行为和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室外空气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论述了空气细菌的来源、粒子特征、群落特征、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土壤、动植物、人类和水体,另外一些非自然的人类活动也是其重要来源;空气细菌的粒径主要在 0. 3~15. 0μm间变化,海岸边细菌气溶胶的粒径相对较小,而其他地方 84%或更多的细菌粒子的粒径≥2. 1μm;空气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占绝大多数,无论在森林、海岸、城市还是乡村,芽孢杆菌 (Bacillus)都是优势菌属;一年中空气细菌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中则可以明显的划分为 5个阶段: (ⅰ )午夜细菌浓度最低, (ⅱ )日出时细菌浓度达到高峰, (ⅲ)正午细菌浓度积累逐渐上升, (ⅳ)下午后期细菌浓度降低, (ⅴ )晚上到午夜细菌浓度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动植物较多的地方空气细菌浓度较高.此外,空气细菌不仅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还受到各种污染因子的影响. 表 2参 53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各种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等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的选择、测试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塑料标准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体系、酸用量、消解温度及时间等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7-6.5 ng·g-1,加标回收率为89.8%-103.5%,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3%.  相似文献   
57.
兼氧-好氧-混凝工艺在明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兼氧 好氧 混凝工艺处理明胶废水的工程应用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 ,并且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明胶废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58.
为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针对微波消解和湿法快速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消解方法对分析结果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湿法快速消解引入的本底较小,在测试效率、消解时间、试剂消耗、器皿用量、安全性等方面优于微波消解。  相似文献   
59.
针对辽宁省某焦化厂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开展了O_3-MBR的中试研究,对臭氧预处理的臭氧投加方式和比例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臭氧氧化时间的处理效果,以最佳臭氧氧化条件与MBR组合,考察了MBR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方式为3段投加且投加比例为6∶3∶1,臭氧氧化时间为40 min,MBR停留时间4 h时,处理效果最佳且最经济,在此处理条件下,O_3-MBR组合工艺出水色度稳定在10倍以下,COD稳定在50 mg/L以下,浊度稳定在0.5 NTU以下,SDI值稳定在5以下,满足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决含有高浓度锡离子、苯酚磺酸和苯酚等污染物的冷轧镀锡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研究建立了混凝沉淀与微波诱导Cu Ox/Si CT-H2O2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联合工艺。研究表明:混凝沉淀可完全去除冷轧镀锡废水中的锡离子;微波催化氧化技术对废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苯酚磺酸和苯酚的去除率均超过95%,微波辐射15 min,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96%和98%。同时,以碳化硅管为基材的Cu Ox/Si CT催化剂在微波体系中呈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并可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