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61.
分析了大型甲醇储罐区的燃爆危险性及火灾特点,相对中小型甲醇储罐火灾,大型甲醇储罐火灾具有热辐射强、火焰温度高、浓烟少等特点,这类储罐火灾灭火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泡沫液灭火能力低、泡沫液流动距离小、覆盖范围有限、易复燃等。目前大型甲醇储罐消防系统的设计升级缺少足够的大尺度甲醇储罐灭火试验数据及以往甲醇储罐火灾事故信息支撑。联合开展大型甲醇储罐的消防试验研究是确保消防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2.
张维  唐翔宇  鲜青松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2):1919-1926
土壤胶体是坡耕地农化物质迁移的主要载体.借助18O(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索了2014年8月29日和9月10日两场降雨下大型紫色土坡耕地(1 500 m2)裂隙潜流产流的水源来源及过程特征,并耦合了胶体颗粒释放与迁移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潜流及胶体迁移的水文过程线均总体呈快速上升和长拖尾的特征.随裂隙潜流产流开始,雨水对潜流的贡献逐渐增大,并在流量快速上升段支配裂隙潜流产流,而潜流流量峰值前及退水阶段,土壤前期可动水是潜流的主要产流来源.两场降雨下裂隙潜流中胶体颗粒浓度介于0.60~6.85 mg/L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58和2.31 mg/L,水浴超声后胶体颗粒浓度平均值分别为原样的2.15和1.81倍.胶体颗粒迁移速率比产流速率快(>30 min),表明胶体辅助坡地农化物质迁移的潜力较大.对于长历时小降雨事件,潜流中胶体的迁移动态受潜流水化学因素〔如ρ(DOC)、ρ(Mg2+)和EC(电导率)〕支配,而强降雨事件下,潜流中胶体颗粒浓度还与潜流流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 > 0.5).此外,坡地内部产流方式(横向及垂向)对裂隙潜流中胶体颗粒的迁移通量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裂隙潜流产流过程线结合土水势、18O及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能够全面揭示裂隙潜流产流的阶段特征以及胶体颗粒释放与迁移的机理,对于进一步研究胶体对磷、有机农药等憎水性农化物的辅助运移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泥石流冲击荷载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能量转化主要集中于运动过程中,泥石流冲击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其能量不断变化的综合表现.本文分析了泥石流能量转化过程及冲击荷载的紊流形态,并根据其脉动特性,将泥石流冲击荷载作为信号进行研究.以大型泥石流模型试验为基础,利用小波时频分析方法将试验测取的泥石流冲击荷载映射为时间与频率的联合信号,得到同一时间9个频段...  相似文献   
64.
做女职工的贴心人──介绍沧州化肥厂的女职工保护工作宋援鲜,关平河北沧州化肥厂是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的大型企业,有女职工1223人,占职工总数的31%。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也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女职...  相似文献   
65.
该文系统研究了四川成眉片区典型的4个垃圾焚烧厂周边二啊恶英类物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布,明确成眉两地土壤及环境空气中二啊恶英类物质的现状水平。全年分为4个季度采集样品,共计64个土壤样品和32个环境空气样品。研究表明,土壤中二啊恶英类总量∑(PCDDS+PCDFS)在0.1~2.0 ng/kg之间,且主导风向上,随着距离污染源越远,土壤中的二啊恶英类总量∑(PCDDS+PCDFS)基本呈现一个降低的趋势;而距离焚烧炉越近的土壤中二啊恶英类化合物含量越高,个别值略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中土壤Ⅱ级农用地(筛选值)4.0 ng/kg;在距污染源1 000 m以外,二啊恶英类化合物含量基本低于0.5 ng/kg,且趋于稳定。焚烧炉下风向环境空气中二啊恶英类总量∑(PCDDS+PCDFS)在0.011~0.27 pg/m3之间,高于上风向背景点,低于日本标准0.6 pg/m3,且第二个季度值相...  相似文献   
66.
将水生植物制成生物炭是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方式,本研究将两种水生植物苦草和狐尾藻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用磷酸进行改性,探究了生物炭对水中微囊藻毒素(以MC-LR为例)去除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MC-LR的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比表面及孔径分析、FTIR和XPS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更高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具有更丰富的孔隙,对MC-LR的去除率也更高.生物炭对MC-L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离子强度对生物炭吸附的影响较小,而较高的pH、较大分子量的DOM会抑制吸附.磷酸改性能提高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并且减弱pH和DOM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综上,利用水生植物制备的改性生物炭可用于吸附MC-LR,为控制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卤代硝基甲烷(HNMs)是一类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具有较强的毒性,在饮用水、污水和泳池水中频繁检出.以葡萄糖、氯化铁和氯化铜为原料,通过碳化和煅烧,制备得到纳米零价铁、铜均匀负载的碳基复合材料,材料中的铁为体心立方的α-Fe~0,铜为面心立方体铜,颗粒呈球形且未发生明显的团聚,其平均粒径为18 nm,复合材料比表面积为417 m~2·g~(-1).铜的添加能显著加快复合材料去除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效率,当Fe与Cu的质量比为10∶1时,复合材料对水中的TCNM具有最高的去除效率和最快的去除速率.在材料投加量为10 mg·L~(-1)(以铁计),TCNM初始浓度为10μg·L~(-1),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25℃,且体系无氧、无余氯的条件下,60 min内可以去除99.7%的TCNM,去除TCNM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 0.9).复合材料在降解TCNM过程中会发生铁的流失,多次使用后的复合材料表面出现了铁的氧化产物,主要为Fe_3O_4和Fe_2O_3,经过二次煅烧,可以恢复复合材料的活性.  相似文献   
68.
利用水生植物苦草和狐尾藻制备镁改性生物炭,并对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隙度、元素组成、pHpzc、FTIR、XPS、XRD进行表征,开展吸附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生物炭相比,镁改性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容,其表面负载有MgO和Mg(OH)2,且具有更多的含氧基团和更高的pHpzc.以2.0 mol·L-1的MgCl2浸渍制备的镁改性生物炭对MC-LR的去除效果最佳.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和颗粒内扩散模型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且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对MC-LR的吸附,而较高的pH和较大分子量的DOM会抑制吸附.颗粒内扩散、中孔填充是吸附的重要机制,还可能存在氢键、静电吸引和π+-π EDA相互作用力.本研究为水生植物残体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2006年11月7日.苏北航务管理处、淮安市地方海事局、淮安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支队联合执法,成功取缔了淮阴船闸下游引航道内一处违法装卸点,保证了淮阴船闸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70.
可溶性有机物对四溴双酚A的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批平衡法研究了污水处理厂进、出污水中提取的可溶性有机物(DOM)和商用腐殖酸(HA)等3种DOM对四溴双酚A(TBBPA)的增溶作用,并用红外、紫外吸收、元素组成、分子大小分布、扫描电镜等对DOM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增溶作用受DOM结构、分子大小以及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并且与TBBPA形态有关.进水DOM和出水DOM对TBBPA的增溶等温曲线呈非线性,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结合系数(Kdoc)分别为1.19×105L·kg-1和1.27×105L·kg-1,其中的大分子DOM(相对分子质量>1 000)对TBBPA的增溶等温曲线呈线性,主要机制为分配,非线性变化由小分子DOM(相对分子质量<1 000)造成,进出水中小分子DOM的增溶能力(Kdoc)比大分子高约55%,增溶贡献率也更大(75%~80%).增溶作用同时受溶液离子强度影响,离子强度低时促进增溶作用,随着离子强度增大而引起DOM聚合、絮凝等降低了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