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由于丙烷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不宜采用试验研究.二氧化碳与丙烷在标准状况下密度相当,同属于重气,因此,在研究中拟用二氧化碳代替丙烷.首先利用Fluent对扇形水幕抑制二氧化碳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所设定的参数均与试验相同,在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后验证了Fluent模拟重气扩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然后利用Fluent对水幕抑制丙烷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过程中得出,水幕产生的阻挡作用、机械湍流作用及造成的空气卷吸作用对丙烷的扩散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水幕压力和泄漏源与水幕之间的距离,对其影响扇形水幕抑制丙烷扩散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扇形水幕压力越大抑制效果越好、水幕距泄漏源距离越近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2.
谢晓梅  方至萍  廖敏  黄宇  黄小辉 《环境科学》2018,39(9):4348-4358
以某铅锌矿开采区周边重镉污染稻田(全Cd含量为2.52 mg·kg~(-1))以及Cd低积累型晚粳稻品种嘉33为对象,研究了Cd低积累水稻嘉33与改良剂腐殖酸、海泡石联合对重镉污染稻田的农产品安全输出的保障潜力.结果表明,重镉污染稻田上嘉33仍表现出良好的低镉积累特性,改良剂腐殖酸、海泡石单独或联合投加,可降低水稻各器官中Cd的积累,以及茎对根吸收的Cd和精米对茎中Cd的转运系数,且降低量随着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用5.250 t·hm~(-2)的腐殖酸、或6.750 t·hm~(-2)的海泡石、或1.125 t·hm~(-2)的腐殖酸和3.375 t·hm~(-2)的海泡石搭配施用均可使嘉33精米中Cd含量低于国家的限量指标(GB 2762~(-2)012),其精米中Cd含量分别为(0.171±0.01)、(0.184±0.01)和(0.181±0.01)mg·kg~(-1).腐殖酸单施、海泡石单施以及腐殖酸与海泡石配施均能促进土壤Cd向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进而降低了水稻各器官中Cd含量.其中海泡石单施、腐殖酸与海泡石配施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效果优于腐殖酸单施.同时,相比于腐殖酸单施、海泡石单施,腐殖酸和海泡石搭配施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趋友好,除了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明显性变化外,对应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随改良剂施用量增加而升高.综上结果,意味着在重镉污染土壤上,低Cd积累水稻品种联合腐殖酸和海泡石配施是实现重镉污染土壤安全生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43.
玻璃表面的雾化及建筑物表面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传统方法通常借助外力解决表面雾化及污染问题,如人工清洗,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施工难度大。光催化亲水薄膜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润湿性的表面,可高效持久地实现基底表面的防雾和自清洁功能。近年来,光催化薄膜防雾和自清洁性能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相关的针对性综述却很少。本文详细阐述了光催化薄膜的亲水原理及亲水性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亲水性的改善方法,并对缺乏研究的亲水性与光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活性关系进行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国内外光催化薄膜亲水性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旨在为光催化薄膜亲水性的研究及其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桂西北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园地土壤肥力变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业作为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的一项长期的云集产业,在示范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为了解示范区园类用地(主要是宜果类用地)开发利用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移民进行合理的综合性开发,特对开垦前(1996年上半年,此时移民也开始迁入)和开垦后第三年(1998年下半年)示范区的园类用地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耕层土样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示范区园类用地土壤肥力整体上基本保持不变,但表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中的长绿果树地土壤肥力略有下降,而落叶果树地土壤肥力有极微的上升趋势;不同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45.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环境条件。提出了科学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的技术方法,涵盖大气污染关键问题识别与污染成因分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方案以及减排潜力分析等重要技术。以武汉市为例,在科学分析大气污染关键问题和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提出武汉市空气质量达标应分3步走,并制定了详细的大气污染治理任务措施,为武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武汉市低碳化发展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排放的急剧增加造成的。目前武汉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能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将快速增加,从而给武汉市碳减排的实施带来难度。为了给武汉市制定碳减排目标、推动低碳城市试点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从工业减排、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方面定量核算CO2的减排潜力;并且在分析武汉市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了武汉市未来CO2排放水平,分析武汉市在不同减排潜力下GDP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GDP的高速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内若仍然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消耗,即使在强化减排方案下也难以使GDP的增长与CO2排放量脱钩;只有在GDP保持适当增速,增速下降为2020年10%、2030年为8%、2040年为6.5%、2050年为5%时,CO2排放量在优化方案和强化方案的情景模式下方可分别在2040年和2030年出现拐点。针对研究结果,就如何使城市发展与CO2排放脱钩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7.
病原微生物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传统抗菌技术通常需要外加光、热等能量,如紫外线、光催化、微波等,实际应用受限。常温催化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技术,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活性氧物种而起杀菌作用。因此,常温催化技术在抗菌领域具有应用优势,综述其抗菌研究现状对于系统性认知常温催化抗菌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常温催化抗菌材料及其活性氧物种产生过程,介绍了常温催化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讨论了常温催化抗菌的作用机制,重点分析了常温催化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此外,基于国内外常温催化的抗菌研究现状,指出了常温催化抗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2021年在武汉城区开展了夏季光化学污染过程中大气羰基化合物的离线观测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监测,研究该时期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其来源进行解析.武汉夏季大气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2±0.34)×10-9和(0.69±0.19)×10-9,两者均呈现“单峰型”日变化规律,在上午10:00达到峰值.PMF共解析出6类源,乙二醛的源贡献为二次生成(A)(70.86%)>溶剂使用源(8.05%)>机动车排放源(8.04%)>燃烧源(6.43%)>工业源(3.38%)>二次生成(B)(3.24%);甲基乙二醛的主要排放源及贡献率为二次生成(A)(39.10%)>二次生成(B)(31.54%)>机动车排放源(13.26%)>溶剂使用源(8.21%)>燃烧源(5.80%)>工业源(2.09%).由于强烈的光化学作用,二次生成是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最主要的来源.光化学污染期与非污染期相比,二次生成(A)对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贡...  相似文献   
49.
环保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城市要注重环保,村镇也要注重环保.但现今村镇环境令人担忧,绝大部分村镇不注重环保,居民没有环保意识,基本对污水不做任何净化,就直接就近排放到附近的河道或者沟渠,只有极少会做适当净化处理后,但也是直接排到附近的水环境或由地面渗入地下,对河水水质影响极大,使得村镇地区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利于广大群众生存与生活,制约了村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综述了村镇污水污染的现状及几种一般处理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0.
单原子催化剂不仅实现了对金属原子最大化利用,而且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还是理想的催化理论研究位点,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环境催化在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领域越来越受关注并有望应用于解决环境问题。单原子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单原子催化剂可控合成和催化位点分析表征。为推进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单原子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常规表征手段以及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并对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