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1.
珠海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珠海红树林资源的现状,阐述了在珠海开展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珠海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即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工作是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红树林保护条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是红树林得以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营造和恢复红树林是必要措施,红树林的科学研究是理论支持,而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则是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多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是城市规划与空间管控的重要抓手,本文探讨了城市开发边界和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多规融合"规划理念的新视角下,探讨基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我国"多规融合"试点推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潮滩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03~2006-02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3个典型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做了为期1a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500μmol/L之间,高、中、低潮滩间显示出了不同的分布态势;与高潮滩和中潮滩相比,没有植被覆盖、粒径较粗的低潮滩往往具有较高的NH+4浓度和较低的SiO32-浓度;  相似文献   
14.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食物转化和能量传递等重要环节,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土壤原生动物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生物,具有比其他土壤动物更独特的优势,如结构简单、呼吸效率高、生命周期短、对污染反应迅速、分布广泛、不受季节和地区差异的限制等。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概述了土壤原生动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监测的生物指示作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深圳福田红树林对重金属Cu,Pb,Zn,Cd的吸收,累积与循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污水处理下红树林对Cu、Bp、Zn、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分布循环结果表明,林地表层土壤4种元素的储量关系为Zn〉Pb〉Cu〉Cd;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大小依次为桐花树〉秋茄〉白骨壤。该群落中Cu、Pb、Zn、Cd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141.796、455.967、1220.224和9.493mg/m^3,年吸收量分别2为18.98、16.43、89.19和0.39mg/m^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货币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国民核算体系弥补了现有核算体系不足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如何对生态环境进行经济核算是实现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区)水±流失损失进行经济计量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水土流失空间差异显著,呈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布格局.(2)水土流失损失最多的五个省份是贵州、四川、云南、陕西、湖北.损失最少的五个省份是新疆、北京、海南、西藏、江苏.(3)我国水土流失损失约占全国GDP的1.45%,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0.35%、1.5%、4.6%,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损失大于东部地区.(4)贵州的真实储蓄为负值,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真实储蓄虽大于0,但真实储蓄率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低.(5)我国东部和西部的人均真实储蓄比值大于人均GDP,比值,东、西部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距比现实的经济发展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17.
港湾污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港湾污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水体、土壤和植物3个子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的净化作用,随着湿地与排污口距离的加大,水体污染逐渐减轻;(2)港湾污水的排入未改变红树林湿地中土壤的质地,增大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3)红树林土壤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4)港湾污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群落结构和生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5)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避免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已成为国际大气污染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文章对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同化、降解、转化等。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讨论如何构建特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在分析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由专家评分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并将承载状态分为不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三种,以此来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就行评判和预警。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测算结果显示,2014至2016年,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率分别为0.33、0.32和0.38,均属于临界超载的状态,但从趋势来看,临界超载状态在缓解,研究指出这与成都市近年来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玫  丁辉 《环境保护》2016,(19):31-35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规则接受者转为规则制定者的转变。基于沿线国家地区差异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和中资企业海外环保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模式,借助绿色金融引导生态环保行业发展。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革、机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