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提出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理论内涵: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的脱钩;使可持续性成为生产力。在此理论内涵基础上,把绿色发展分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能力三方面进行考察,并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现状,进行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城市两个尺度的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广东、江苏、北京和上海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尺度评价前五名;深圳、杭州、北京、广州、上海为城市尺度评价中的前五名。最后,依据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关系的不同,把本研究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分为低位开发区域、绿色坚守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先导区域四个类型;并针对这四个类型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术界对于GEP的概念内涵和核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而地方实践已然走在理论研究之前。GEP核算是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评价,主要是为了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价值,不等同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市场显现;核算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保护自然资本,而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GEP核算通过货币化评价生态服务价值,将自然资本保护更好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引导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进入生态产业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GEP和GDP都是流量,将GEP直接转化为GDP在逻辑上不成立。如何使GEP核算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在理论上厘清逻辑关联,在实践中明晰政策边界。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内蒙古沙漠化地区为例,运用Bioe-conom ic M odel,比较自由放牧与耕垦、禁牧与禁垦、控制放牧规模与禁垦的土地利用政策情景下,引进舍饲养牛技术与信贷服务和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及其家庭收入的影响,据此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发展的人文驱动机制以及生态重建的环境政策。结果表明:实施控制放牧规模与禁垦的环境政策,同时引进舍饲养牛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态重建并提高农户收入;引进舍饲养牛技术需要启动基金,提供信贷服务和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是贫困农户引进该技术的前提。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宏观环境政策,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城乡联系力度,从而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减轻农民对环境的依赖性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实现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经济和环境影响,论文应用基于动态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不同减排政策下的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40元/t CO2碳税,将碳税作为政府收入、 居民收入、 削减影响较大行业的生产税、 以及用于非化石能源投资,2020年所能实现的减排量分别相当于CO2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5.87%、 35.80%、 35.07%和40.13%,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将占到总消费量的10.99%、 11.00%、 10.75%和15.82%。政策情景下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GDP的损失不超过0.2%。综合考虑到减排效益和经济影响,将碳税收入用作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而且对于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PM2.5浓度控制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雾霾污染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浓度目标和减排措施。但是这些减排措施能否够实现PM2.5的浓度目标呢?本文基于数据分析方法,量化了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预测了现有减排措施可以达到的PM2.5浓度以及实现既定的PM2.5浓度目标的大气污染物减排要求,对"大气十条"减排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显示,现有的减排措施难以实现PM2.5浓度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的大多数地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河北的部分地市即使实现了PM2.5浓度下降25%的目标,PM2.5浓度仍然过高,应改下降百分比为绝对值目标。北京的污染物减排率过高,减排难度较大,可以考虑一个现实合理的PM2.5浓度目标和污染物减排计划。由于污染物减排行动涉及区域经济和民生保障,PM2.5浓度受到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应确定现实可行的浓度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炭资源开发重心的向西转移,能源资源的成本优势将可能吸引能源密集型产业和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向西转移,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利用DMRCGE模型和情景分析定量模拟了煤炭开发重心西移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开发重心西移,通过成本驱动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的作用,将促进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转移,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密集型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资源富集区域与经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但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制造业的优势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疆煤炭生产比例的提升,将带动新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份额增加,有利于新疆依托本地市场提升制造业份额。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特点.结果表明:①虽然太湖流域典型区域的面源污染影响及排污系数的研究较多,但是着眼于太湖流域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答案:②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较多,但将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的政策研究较少;③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多,对畜禽渔业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的讨论,但缺乏管理实施标准的研究;⑤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都与农户行为有关,例如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等,但现在很少有从环境污染主体即农户行为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提高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压缩农业灌溉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能途径之一。基于2014年张掖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中段不同类型灌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典型灌区主要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均存在改进空间,节水潜力较大。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典型灌区主要作物灌溉技术效率达到目前的最高水平,平原灌区生产同样产量的制种玉米和大田玉米,灌溉用水可分别减少34.47%和38.15%;北部荒漠灌区生产同样产量的棉花、制种西瓜和玉米套小麦,灌溉用水可分别减少48.42%、34.82%和22.99%;沿山灌区生产同样产量的小麦、马铃薯、大麦和大田玉米,灌溉用水可分别减少14.48%、30.75%、25.50%和35.96%。(2)不同灌区之间作物灌溉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呈负向关系,同一灌区内部种植相同作物的农户生产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3)农地细碎化程度和农户耕地面积扩大会降低作物灌溉技术效率,改善耕地质量能提高北部荒漠灌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增加井水灌溉会提高平原灌区大田玉米和沿山灌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灌溉次数与多数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而农户耕作需求及其对风险态度的影响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加快农地空间优化,因地制宜地改善耕地质量,完善水利设施、合理使用井灌、增强河水灌溉放水的灵活性,是提升黑河流域作物灌溉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退化对于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论文构建了基于GBEM模型的分布式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了在生态重建目标下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空间配置优化方案和实现途径。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应当在不影响生态重建目标的前提下,以提高流域整体的水资源利用效益为导向,优化水资源利用的空间组织,并通过流域内部的利益补偿,解决水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带来的区域间收入差异问题。应通过推进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及相应的利益补偿,在提高水效益的同时,促进水资源分配的公平。生态退化严重的民勤湖区的农业人口需要逐步转移出来,以减轻当地的生态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中国真实国民储蓄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实国民储蓄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修正,货币化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变化,从经济学意义上阐明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论文利用边际机会成本法,在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16种主要矿产资源价格的基础上,分析各省真实国民储蓄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山西、贵州、青海3省真实国民储蓄为负值,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性;②西部地区的真实国民储蓄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于东部地区,真实国民储蓄存在着东西差距;③矿产资源消耗对净储蓄的贡献度呈从西部向东部沿海递减的梯度推移,矿产资源价值消耗量大的地区净储蓄较小,而资源稀缺的地区净储蓄较高,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④矿产资源的区际流动导致矿产资源开采在西部地区、附加价值增值在东部地区的局面,削弱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向西部地区提供利益补偿,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