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332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890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160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81.
本研究以微米零价铁(ZVI)为核心,对ZVI进行硫化改性和海藻酸钠(SA)负载,成功制备一种高效去除Cr(Ⅵ)的功能性材料(SZVI-SA).考察了材料制备过程中螯合剂种类、质量分数、S/Fe等参数对Cr(Ⅵ)去除的影响.采用SEM-EDS、TEM、XRD和XP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讨论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选择7%的Fe3+为海藻酸钠螯合剂,S/Fe=3.5、干燥温度70℃作为材料制备的较优条件;SZVI-SA对Cr(Ⅵ)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Cr(Ⅵ)与SZVI-SA结合位点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表征结果表明,SZVI-SA有效成分为FeS,比表面积较大为97.83 m2·g-1,以微孔为主,孔隙较多.SZVI-SA对Cr(Ⅵ)的还原去除率可达92%,同时能有效地去除反应后溶液中的Cr(Ⅲ)和Fe(Ⅲ).SZVI-SA与Cr(Ⅵ)的反应机制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还原活性物质为Fe2+、S2-和S22-;反应后生成的Fe(Ⅲ)和Cr(Ⅲ)最终以Fe(OH)3、Cr(OH)3和Cr2O3的形式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982.
提出了一种两段式化学链反应方式,并以Fe2O3为载氧体对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efuse-Derived Fuel RDF)的化学链气化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载氧体含量、CaO的添加对载氧体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氧体可以显著提高产气率,气化过程中产气率、碳转化率等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载氧体含量的增加,CO、H2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在850 ℃、Fe2O3/C=0.15(物质的量比)时,含量最高.CaO的加入更进一步促进了焦油的裂解,提升产气率的同时,也起到了吸收CO2的作用,改善了合成气的品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后载氧体的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提高,载氧体的释氧能力逐渐增强,850 ℃时,载氧体反应后被还原为FeO.  相似文献   
983.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采用单独的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及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相结合这三种工艺处理某印染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针对CODcr为532mg/L、色度为512倍的原水,在总停留时间24h的情况下,采用水解酸化一接触氧化工艺在三种处理工艺中较有效,可以获得84%的CODcr去除率及88%的脱色率,而且该工艺对原水水质的pH有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84.
报道了三起职业性隐匿式砷化氢中毒事故,对三起中毒事故进行了病因学分析.  相似文献   
985.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集水区不同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桃源县3个地貌完整且地理条件基本一致的集水区为代表,设置耕地集约型、土地半集约型和土地全面集约型3种垦殖模式。11年的定位观测与研究表明:(1)3种模式耕地的产、投水平基本相同,但非耕地的产、投差异甚大,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土壤肥力演变特点、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即土地集约经营的集水区,土壤侵蚀模数已接近或低于土壤允许流失值(500 t/km\+2·a),土壤有机质、N等的养分含量稳步提高(增幅>10%),坡地和旱地的土壤贮水量在少雨季节增加20%以上,农作物大幅增产(增幅>20%),林、果、茶、鱼等的产量以及土地生产率成倍增长;(2)不同垦殖模式代表了红壤丘陵集水区开发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集水区的开发利用将由耕地集约型向土地半集约型、土地全面集约型方向发展,发展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主导产业或项目的生产要素容量大小、比较利益高低以及科技进步推动等的作用机制;(3)集水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水面 >坡地 >旱地 > 稻田,合理开发与利用非耕地土地资源的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986.
光合作用是蓝藻生长繁殖的生理基础,研究四环素胁迫下蓝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变化和响应,有助于揭示其作用机制。为探究四环素对微囊藻的毒性效应,对培养在0、0.1、0.2、0.5、1.0、2.0和5.0 mg·L~(-1)共7个浓度下的微囊藻的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微囊藻光合系统Ⅱ(PSⅡ)快速光响应曲线(RLCs)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环素处理7 d后,微囊藻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0.571±0.036) mg·L~(-1)。随着四环素浓度的增加,微囊藻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减少,PSⅡ中单位反应中心失活。当四环素浓度高于0.5 mg·L~(-1)时,微囊藻Q_A~-到Q_B的电子传递被抑制,造成Q_A~-大量积累,影响PSⅡ的电子受体侧。然而,在低浓度四环素处理中,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_(ABS))、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φ_(Po))显著升高,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_(Do))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低浓度四环素处理时,微囊藻能通过自身调节改变PSⅡ中能量配置,改变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应对低浓度四环素胁迫,而当四环素浓度较高时,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87.
大连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消除污染的同时发展新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简要介绍垃圾焚烧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二恶英类污染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焚烧灰渣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等,与国内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988.
一、简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废水废气中普遍存在着含硫化合物。在自然界降水过程中,大气中氧化硫等物质被带进地面,对地面水成份发生影响。因此,含硫化合物的分析在环境科学中极为重要。亚硝酸盐在自然界分布则更为广泛。如  相似文献   
989.
讨论了以FeSO4·7H2O和H2SO4为原料,以HNO3为催化剂通入空气氧化铁(Ⅱ)制备聚合硫酸铁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O42-]/[Fe]总=1.35~1.40为较合适的投料比例;HNO3的投料量约为原料FeSO4·7H2O投料的4%,反应温度为60~90℃,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反应时间4h。反应后期pH基本不变;产品对活性大红溶液的净水处理结果较为满意,脱色率98.8%,COD的去除率为92%。  相似文献   
990.
1、安全绳有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备有安全绳.需用时可把安全绳的一头挂在窗口或阳台里侧的牢固物体上,人可沿安全绳以每秒1米的速度下降,其救生高度可达四十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