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污泥负荷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模式,当污泥负荷发生变化时,短时间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为了研究污泥负荷冲击对SBR系统内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不同污泥负荷冲击时,SBR处理游泳馆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微生物进行了考查。研究表明,在不同污泥负荷冲击的条件下,以MBR污泥为接种污泥,SBR工艺处理游泳馆污水系统内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多样性指数随着污泥负荷升高而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但污泥冲击负荷过高多样性指数反而下降,SBR系统内微生物菌种大部分为未经培养菌种,肠杆菌属、甲苯单胞菌属以及γ-变形菌纲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对不同负荷阶段环境条件的适应及演变,逐渐形成了适应相应污泥负荷的微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32.
齐蒙蒙  韩严和  孙齐 《环境化学》2019,38(11):2481-2497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首选指标,COD值越高,水体污染越严重.目前,COD测定方法常采用传统的国标法,但该方法存在耗时长、操作繁琐以及高毒性化学试剂导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测定COD的高级氧化法由于抛弃了传统的铬盐氧化剂,以氧化活性极强的·OH自由基为氧化剂,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彻底氧化,从而达到COD检测的目的.测定COD的高级氧化法主要包括:臭氧氧化、电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以及光电催化氧化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些高级氧化法测定COD的原理和近些年的应用发展,并分析了各种测定方法的利弊.其中,电化学氧化以及光电催化法可直接以反应过程中引起的电学参数为分析信号来量化COD值,具有环保、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在线分析监测的优点,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测定方法,也是今后COD检测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133.
路基面动变形是高铁路基设计的控制标准之一,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进行可靠度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布氏解公式,得到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动变形的确定性计算模型。在确定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列车动轴重、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弹性模量的变异性,得到了路基面动变形的概率分布。根据《铁路路基极限状态设计暂行规范(试行)》规定的路基面动变形不超过1mm的要求,建立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动变形的极限状态方程;通过可靠度指标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列车动轴重、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弹性模量的均值、变异系数等控制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以根据目标可靠度指标所确定的变异程度控制范围作为路基设计的控制标准。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动变形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同时受到基床底层弹性模量、动轴重的均值和变异性的显著影响。确定性分析与可靠度分析相结合能够更有利于高铁路基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34.
为明确铜绿假单胞菌NY3 2个烷羟化酶基因alk B1和alk B2基因在该菌代谢四溴双酚A中的作用,研究了野生NY3菌及其突变菌株(NB1D、NB2D及NB12DD)对四溴双酚A好氧降解特性.研究表明,NY3、NB1D、NB2D及NB12DD菌株均能以四溴双酚A为单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并对四溴双酚A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解.NY3菌中alk B1基因和alk B2基因的缺失对NY3菌株在四溴双酚A中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alk B1基因和alk B2基因在NY3菌降解四溴双酚A中起一定的作用,但不完全,说明NY3菌中还存在其他影响四溴双酚A降解的基因.缺失alk B2基因的突变株NB2D在高浓度的四溴双酚A溶液中降解转化率最少,说明alk B2基因的缺失,对NY3菌降解高浓度四溴双酚A碳源更重要.加入同一易降解共代谢碳源,野生株NY3菌及其各突变株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然而,因共存碳源种类不同,同一菌株细胞生长量、对四溴双酚A降解及其脱溴效率等特性差别明显.加最佳共代谢碳源乳酸钠的体系内,突变株NB2D存在下易积累中间产物3,3',5-三溴双酚A和2-溴-4(异丙基-溴苯)-苯酚等直接脱溴产物,说明alk B1基因可能为NY3菌株代谢四溴双酚A脱溴时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35.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代表之一.1978年以来,全省总生态足迹以40.2万hm2/年的速度增长,各类生态足迹也不断增长,化石能源增长速度快,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4832 hm2/人增加至2010年的1.905 7 hm2/人,增加0.422 5 hm2/人,上升28.49%,对生态足迹贡献率排序:化石能源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生态承载力78年时为7 995.23万hm2,2010年达7 726.37万hm2,2010年贡献率排序为林地>耕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草地>建设用地;1993年后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从单项土地类型来看,水域和林地处于生态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136.
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是衡量污水对外界环境的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悬浮物即"不可滤残渣"是指将水过滤后留在过滤材料上的物质.针对引起比对分析监测结果中采样环节误差的原因,从理化概念入手,分析了环境样品随沉降时间不同引起的CODcr值的变化,以及CODcr值与SS值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COD在线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使其更好地发挥COD在线监测仪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为污染减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减小火药点火器不同药剂批次下的散差,提高其工作可靠性。方法 分析火药点火器不同批次药剂性能与内弹道数据,发现在恒定燃喉比下,药剂性能波动会显著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因此应根据不同批次组合下的药剂性能选取合理的燃喉比。首先,通过标准试验测试火药点火器内装药剂的关键性能参数。然后,通过建立火药点火器内弹道的仿真模型,计算基线燃喉比附近的内弹道参数,输入到基于历史点火冲量数据建立的正态容许限法模型。最后,在预设燃喉比范围内进行发火试验,并利用正态容许限法计算出不同燃喉比对应的点火可靠度。结果 共模拟了8种水平的燃喉比试验,计算出对应的可靠度为0.177 242~0.999 999。根据模型计算出的可靠度及火工品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燃喉比,并增加样本,进一步验证其可靠度。此外,在选定燃喉比附近进行的裕度试验,试验数据均符合预期。结论 通过内弹道仿真建模,结合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为火药点火器优选了燃喉比,工作可靠度达到了0. 999 908,比改进前的可靠度0.999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8.
生态城市的提出为城市的发展找到了一种理想模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佳木斯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3个子系统10个分目标30个具体指标的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佳木斯市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指导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而实现佳木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双赢"目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9.
环境会计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是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实施环境会计制度,可以使企业准确掌握经营活动的资源消耗、环境负荷,促进其提供环境友好产品及服务,推进经济朝着低碳、绿色、可持续模式发展。日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日本环境会计体系产生的背景、发展变化与作用,探讨我国环境会计体系构筑问题。  相似文献   
140.
利用PCR-DGGE分析未开发油气田地表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PCR-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分别对未开发油田、气田和非油气田对照区域,地表30、60、100、150、200 cm深度的土壤微生物分布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未开发油气田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寻找潜在的油气资源指示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间的菌群相似度很低(26~69.9).在150 cm和200 cm处,DGGE图谱具有更好的丰富度(≥19)、多样性(≥2.69)和均匀度(≥0.90).油田区域富含γ-Proteobacteria(75%),此外还包括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其相似菌株主要为石油相关菌和烃降解菌,如食烷菌、噬甲基菌.气田含有α、β、γ、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γ-Proteobacteria含量较小(24%),所获16S rDNA条带相似菌株大多不具有烃降解能力,部分具有甲烷相关性,如甲基孢囊菌.在此类研究中,150 cm、200 cm更适于作为统一取样深度进行大范围取样调查;甲基孢囊菌可用来作为潜在的气田指示菌,食烷菌和噬甲基菌可作为潜在的油田指示菌,但仍需进一步地大范围取样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