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439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61.
目的 获取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母材和热影响区局部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方法 对压水堆机组蒸汽发生器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20MND 5-INCONEL 52-Z2 CND 18.12控氮)进行研究,通过金相检验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DMWJ母材、热影响区、焊缝熔合线位置的金相组织和维氏硬度分布。采用等直圆棒拉伸试验获得DMWJ低合金钢(20MND 5)母材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基于能量等效理论的平面压入技术获得DMWJ低合金钢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局部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结果 DMWJ材料组织、力学性能不均匀,等直圆棒拉伸试验得到的低合金钢母材拉伸应力-应变关系与平面压入技术测得结果较为吻合。结论 基于能量等效理论的平面压入技术可精确测得DMWJ低合金钢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局部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对压水堆核电站DMWJ在役检测及结构完整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检测河豚毒素的主要方法包括生物检测方法、理化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传感器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小鼠测定法是河豚毒素检测的标准方法;理化检测法方法准确,但是对设备要求高,前处理严格;免疫学方法费用较高;传感器方法是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各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河豚毒素检测时应根据要求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3.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4.
以河流近域土地利用构成与水环境质量间定量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巢湖流域40个水质监测断面和320个河流近域作用区,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不同尺度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构成,借助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和比较了流域内山区和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巢湖流域近河道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对各水质指数有重要影响,且受地形因素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作用;河流沿岸林地布局能显著改善水质,尤其是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敏感;耕地面积变化与水质相关性不显著。RDA冗余分析证实了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环境影响具有尺度效应。研究成果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Song S  Ying H  He Z  Chen J 《Chemosphere》2007,66(9):1782-1788
The decolo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I Direct Red 23, which is suspected to be carcinogenic,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zonation combined with sono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ozonation and sonolysis was a highly effective way to remove color from waste water.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namely concentration of the dye, pH, ozone dose and ultrasonic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rocess. The decolorization of the dye followed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Increasing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irect Red 23 led to a decreasing rate constant. The optimum pH for the reaction was 8.0, and both lower and higher pH decreased the removal rate. The effect of the ozone dose on the dye decolorization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onolysis density. Intermediates such as naphthalene-2-sulfonic acid, 1-naphthol, urea and acetamide were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absence of pH buffer, while nitrate and sulfate ions and formic, acetic and oxalic acids were detect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A tentative degradation pathway was proposed without any further quantitative analyse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all nitrogen atoms and phenyl groups of Direct Red 23 were degraded into urea, nitrate ion, nitrogen and formic, acetic and oxalic acids, etc.  相似文献   
66.
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2—2006年山东省48个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资料,运用位序一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均衡度趋向减小;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持续增加;城市体系整体发育,大城市发育快。根据曲线形态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首位城市济南市的用地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7.
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对紫阳湖生态修复效应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及诊断指示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水生生物群落构建,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湖水质达到地表水IV标准,透明度上升到100 cm左右,叶绿素a下降到10 mg/m3以下。生态修复后各指标50%的效应时间序列为Chla、DO、SD、TP、NH3-N、TN和COD。研究认为,Chla/SD作为湖泊水质指数(LQI)是检验生态修复效果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后水质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68.
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人口增加。重庆市城区居民生活区所排污水已成为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之一。对重庆市13家居民生活区污水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污水的污染当量负荷比、污染物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区污水未经处理,水质较差,化学需氧量达672.11 mg/L。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削减,其中动植物油削减效果最好,削减率达77%。居民生活区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污染物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两季浓度波动不大。早、中、晚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小范围内略有波动。  相似文献   
69.
以Suwannee River Fulvic Acid Standard II(SRFA)、Upper Mississippi River NOM(UMRN)、Elliott Soil Humic Acid Standard IV(ESHA)和Leonardite Humic Acid Standard(LHA) 4种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为研究对象,利用125 W高压汞灯作为模拟光源进行室内模拟光解实验,考察了DOM对冰相中蒽和芘光降解的影响.其中,SRFA和UMRN是水源DOM,ESHA和LHA是陆源DOM.结果表明,蒽和芘在冰相中均可以发生直接光降解.4种DOM对冰相中蒽和芘光降解的影响行为并不相同,水源DOM对冰相中蒽和芘光降解的影响程度小于陆源DOM.DOM对冰相中蒽和芘光降解的抑制以光屏蔽效应为主.4种DOM对冰相中蒽和芘光降解均产生淬灭效应,但淬灭程度相异,DOM对蒽激发态的淬灭程度高于其对芘激发态的淬灭程度.与DOM共存条件下,冰相中芘的表观光解速率常数与DOM的SUVA值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70.
选取冀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2~2016年VⅡRS卫星数据热异常点产品,结合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探讨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工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异常点的辐射强度可以表征工业能源消耗量,并间接反映工业生产规模与污染排放水平.辐射强度越大,工业生产规模越大.辐射强度与工业SO2排放量呈较高的正相关,与NOx排放量呈中度线性相关.PM10、SO2及NO2浓度与工业能源消耗和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灰色关联度均较高.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中,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最高,其次为SO2.2012~2016年,邯郸、石家庄以及廊坊的工业生产空间分布呈逐年收缩聚集的趋势,保定和沧州的工业生产分别出现向南、向西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