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93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864篇
基础理论   265篇
污染及防治   561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   总被引:115,自引:3,他引:112  
水华(亦称湖靛)是湖泊富营养化最恶劣的表征之一。武汉东湖70年代至1984年间每年夏季出现蓝藻水华,1985年起突然消失,至今已有14年没有重现,原因何在?通过三次设在湖里的围隔试验,证明鲢鳙的大量放养,是水华消失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2.
张芹  郭志顺  周谐 《四川环境》2007,26(2):14-16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情况,对该水体部分鱼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中的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在鲶鱼和鲤鱼体内形成富集,其检出浓度较之水体中对应浓度要高出2~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行业的钻井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技术的简单综述,分析了钻井工艺可采用小孔径钻井、连续软管工艺、新型固控设施等的技术特点,对选择合适的钻井液以及应用环保型钻井液来减轻污染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我国石油行业钻井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4.
根据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环境应急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论述了开展环境应急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石化企业开展环境应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采用“中心化”无量纲的处理方法,对广东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通过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岩土体结构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率、降雨分布、地震、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9个评价因素与滑坡危险性的关联度计算,得出各影响因素与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6.
岩溶地基土洞塌陷评价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之葵  谢永雄 《灾害学》2007,22(3):77-80
地下水(地表水)产生的渗透潜蚀作用、崩解作用等是土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工程实例中的土洞,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压力拱分析法进行了稳定性判别。在土洞中充填砼,然后采用压力灌浆,灌浆所采用的水灰比为1∶1~1∶1.5,灌浆压力一般为0.15~0.30 MPa,地基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changes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in Beij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1-2005. Sectoral energy use was investigated when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changes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in Beijing are decomposed into production effects, structural effects and intensity effects using the additive version of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method. Aggregat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ntributor of total effect was made by the production effect followed by the intensity effect, and the structural effect was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The total and production effects were all positive. In contrast, the structural effect and intensity effect were all negative. Sectoral decomposition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low down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TPEC) was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al sectors and improving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is period, Beijing's economy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an industrial to a service economy. However, the structures of sectoral energy use have not been changed yet, and energy demand should be increasing until the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be reduced and energy intensity of the region reaches a peak. As sequence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of sub-sectors are not available, only the fundamental three sectors are considered: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 However, further decomposition into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ectors is definitely needed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30.
对在同一单位的三台热水锅炉发生多起水冷壁管爆管事故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