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0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1378篇
安全科学   596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401篇
综合类   2948篇
基础理论   599篇
污染及防治   540篇
评价与监测   243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19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中国西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合西部地区的现状与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阐析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与阻力,提出了促进中国西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西部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滞后,各省(区)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其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同时西部地区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正相关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西部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存在进一步遭受损失与破坏的威胁.这些将会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转而成为其城市化的严重制约,给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此,文中提出建议,未来西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推行“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进一步完善西部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以各级政府支持管理为先导和主导,尝试采用“公私营合作”(PPP)融资模式,重点推进交通及通讯设施建设;构建长期稳定的绿色城镇发展战略,推进城市绿色文化、建设绿色城市,筹措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发展基金、发展城市绿色产业;立足功能分区并结合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城镇化发展,依托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结合“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推进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992.
Abstract

Nowadays the rising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comes to the forefront of atten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land-use structur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ousehold economics is formulated drawn on Low’s model.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impact of the rising opportunity cost of on-farm on cropping structure is deduced in theory. And then, using statistic and survey data, taking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assumes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e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leads to less diversified cropp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93.
选取2017~2020南京地区冬季3个典型霾天气过程,综合分析了霾天气过程中污染物、气象要素以及边界层条件等影响机制与特征变化.结果表明,3次过程中,AQI指数峰值分别为304(严重污染)、227(重度污染)与176(中度污染),且与PM2.5、PM10浓度变化基本趋于一致,PM25与PM10比值基本都大于0.7;污染...  相似文献   
994.
罗会龙  陈娟  张云慧  袁贝  杨宾  张昊  杜平 《环境科学》2022,43(6):3315-3327
研究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化学组成和特征差异对理解改良剂对Cd的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改良剂被广泛应用于受污染农田以缓解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累积,但改良剂调控下土壤DOM的光谱特征却鲜见报道.采集南方典型Cd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三大类改良剂(有机类、无机类和石灰类,共11种)进行水稻种植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DOM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比分析了不同改良剂调控下根际土壤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石灰类改良剂提高土壤pH,促进土壤固相中有机质的溶解,从而显著提高了土壤DOM的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有机类改良剂提高了土壤DOM的相对分子量和新生自生源贡献率,无机类改良剂提高了土壤D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组分,石灰类改良剂提高了土壤DOM的显色组分和腐殖化程度.通过PARAFAC分析和OpenFluor数据库验证,解析出了4个荧光组分C1(255/465)、 C2(325/400)、 C3(275/390)和C4(240/460),均为类腐殖质.两种光谱相互印证,表明土壤DOM来源以陆源输入的类腐殖质为主.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唐舒庭  卢一铭  肖盛柏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3,44(10):5704-5717
砷(As)和镉(Cd)是稻田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且易从土壤迁移到水稻籽粒中.目前,我国稻田土壤中As和Cd及其复合污染现象普遍,对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威胁.As和Cd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相反,对As-Cd复合污染的同步治理是当前水稻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综述近年来同步阻控水稻对As和Cd吸收以及转运的若干实用技术,包括水分管理、钝化技术、淋洗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低累积水稻品种的选取以及叶面阻控技术,归纳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处理效果、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主要阻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构建区域高适配性综合技术模式的重要性,以期为稻田As-Cd复合污染治理和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微塑料污染已广泛覆盖了全球海洋和淡水环境的表层水体、深层水体以及沉积物,沉积物中的泥沙和其他杂质颗粒会严重影响对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实验分析.因此,将微塑料从沉积物中分离出来至关重要,而目前我国微塑料分离方法暂无统一的系统程序和检测标准.该研究在岷江成都段选取4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比研究基于密度分离法的3种分离方...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微塑料生物膜的群体感应效应,利用液液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微塑料上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分泌的11种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法.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采用酸化的乙酸乙酯(0.01%冰乙酸,V/V)对微塑料生物膜样品中AHLs类信号分子进行萃取,萃取方式采用冰浴超...  相似文献   
998.
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短程硝化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娣  安冉  韩徽  张娜  任浩  赵楠  焦二龙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19,40(8):3722-3729
利用Type 0092丝状菌不易引发污泥恶性膨胀的特点,本实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以SBR反应器接种短程硝化污泥,考察了短程硝化状态下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特性,研究了系统启动与维持期间的污泥沉降性能、亚硝酸盐积累率(NAR)、污染物去除特性以及污泥菌群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 3~0. 8 mg·L~(-1),F/M(以COD/MLSS计)=0. 24 kg·(kg·d)~(-1),按照交替缺氧/好氧模式运行(单周期3次,缺氧∶好氧=20 min∶60 min),能够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与短程硝化耦合,系统SVI值维持在180 m L·g~(-1)左右,NAR一直维持在99%左右,COD和TN去除率能够分别提高约13%和5%,相较于传统全程硝化非微膨胀状态曝气量能节省约62. 5%.当交替缺氧/好氧模式变为单周期交替6次,缺氧∶好氧=10 min∶30 min,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会恢复,使短程硝化被破坏;低溶解氧、交替缺氧/好氧、低负荷是实现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关键因素,当负荷(以COD/MLSS计)大于0. 25 kg·(kg·d)~(-1)时,仅靠低溶解氧和间歇曝气无法维持污泥微膨胀状态.  相似文献   
999.
Composting is the controlled biological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microorganisms during predominantly aerobic conditions. It is being increasingly adopted due to its benefits in nutrient recycling, soil reclamation, and urban land use. However, it poses an environmental concern related to its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production. During composting, activities of methanogenic and methanotrophic communities influence the net methane (CH4) release into the atmosphere. Using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changes in the methyl-coenzyme M reductase (mcrA) and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 (pmoA) copy numbers for estimation of methanogenic and methanotrophic communities, respectively. Open-windrow composting of beef cattle (Bos Taurus L.) manure with temperatures reaching > 55 degrees C was effective indegrading commensal Escherichia coli within the first week. Quantification of community DNA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crA and pmoA copy numbers between top and middle sections. Consistent mcrA copy numbers (7.07 to 8.69 log copy number g(-1)) were detected throughout the 15-wk composting period. However, pmoA copy number vari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with higher values during Week 0 and 1 (6.31 and 5.41 log copy number g(-1), respectively) and the lowest at Week 11 (1.6 log copy number g(-1)). Net surface CH4 emissions over the 15-wk period were correlated with higher mcrA copy number. Higher net ratio of mrA: pmoA copy numbers was observed when surface CH4 flux was high.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crA and pmoA copy numbers vary during composting and that methanogen and methanotroph populations need to be examined in conjunction with net CH4 emissions from open-windrow composting of cattle feedlot manure.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分析岷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确定维持流域生态平衡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测算方法。经测算,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占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6%~33%,越靠近源头,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越大。建议提高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将生态环境需水占比超过20%的茂县以上河段设为禁止开发区域,取消禁止开发区域内原规划的6级电站。同时在已建电站坝下和各县域出境断面设置生态流量监控断面,确保流域开发的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