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934篇
安全科学   356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2243篇
基础理论   607篇
污染及防治   515篇
评价与监测   292篇
社会与环境   219篇
灾害及防治   16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主要局限于水环境系统的单方面脆弱性研究,过于片面化,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旱涝灾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脆弱性。根据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系统状态受到系统压力引起的敏感性以及系统状态对系统压力的适应性响应的观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中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联系数描述上述不确定性过程中差异度系数在[-1,1]上取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构造三角模糊数刻画差异度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给出三角模糊联系数的基本形式,取置信水平得出置信区间联系数,采用期望-方差排序法对置信区间联系数进行决策分析,建立基于三角模糊联系数的系统综合决策模型。此模型用于安徽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等级介于[2.731 3.620]之间,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降低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三峡工程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江河湖泊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长江中下游(宜昌~大通)水沙模拟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期(9月中下旬~11月),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比水库运用前减少3 000~6 000 m3/s,湖区各站水位最大降幅为07~19 m,平均降幅04~09 m。以此为基础,通过典型调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对鄱阳湖区农田灌溉用水和城镇供水的影响,提出了消除或降低影响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鄱阳湖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3.
以钛酸四正丁酯和石墨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锐钛矿型为主的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剂(纳米TiO2-石墨烯),并采用XRD,FTIR,FESEM,T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照射降解溶液中的罗丹明B(RhB)研究了TiO2-石墨烯的光催化活性,分析了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催化剂加入量、溶液pH和催化剂使用次数等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RhB质量浓度为20 mg/L、溶液pH为7.10、催化剂加入量为1.000 g/L的条件下,紫外光照射30 min时,纳米TiO2-石墨烯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8.69%,明显高于纳米TiO2的44.69%;纳米TiO2-石墨烯稳定性较强,可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4.
The use of recurrence plo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In this work, recurrence plots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the non-linear behaviour of urban air pollution using large datasets of raw data (hourly). This analysis has not been used before to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large datasets for this type of non-linear problem.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tackle this problem. The first approach is to show results according to monitoring network. The second approach is to show the results by particle type. This analysis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recurrence analysis for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105.

Pyrolysis of waste materials to produce biochar is an excellent and suitable alternative supporting a circular bio-based economy. One of the properties attributed to biochar is the capacity for sorbing organic contaminant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its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the capacity of waste-derived biochar to retain volatile fuel organic compounds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 (BTEX) and fuel oxygenates (FO)) from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water was assessed using batch-based sorption experiments. Additionally, the sorption isotherms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TEX and FO sorption on biochar, being the most hydrophobic and non-polar contaminants those showing the highest retention. Furthermore, the sorption process reflected a multilayer behaviour and a relatively high 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biochar materials.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were adequate to describ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o detect general differences in the sorption behaviour of volatile fuel organic compound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feedstock material and biochar pyrolysis condition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the sorption process. The highest sorption capacity was found in biochars produced at high temperature (>?400 °C) and thus rich in aromatic C, such as eucalyptus and corn cob biochars. Overall, waste-derived biochar offer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be used in the remediation of volatile fuel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ter due to its high sorpt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准确预测化工设备可靠性趋势,针对化工设备失效寿命数据为小样本的情形,基于灰色估计法与支持向量回归机在小样本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建立了失效寿命时间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化工设备可靠性模型;结合GM(1,1)和SVR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在压缩机可靠性分析中进行了实例应用,对比分析了最小二乘法、灰色估计法和GM-SVR的估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GM-SVR对威布尔分布参数的估计精度明显优于最小二乘法和灰色估计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化工设备失效数据为小样本时的可靠性预测。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梅娟  赵由才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548-2552
利用甲烷氧化菌菌液增加材料中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可以得到高甲烷氧化率的填埋场甲烷生物氧化覆盖材料。研究发现,渗滤液原水和渗滤液处理尾水均能促进甲烷氧化菌的生长,可利用渗滤液耦合矿化垃圾混合培养制备甲烷氧化菌菌液用于填埋场甲烷减排。填埋龄长的渗滤液原水有着较好的培养效果,得到的菌液在4 d内最高甲烷氧化速率达到2.68 mL/h,超过甲烷氧化菌培养液(nitrate minimal salt medium,NMS)的实验结果。渗滤液中总氮、无机碳、总有机碳和Ni元素的含量对甲烷氧化菌的培养过程影响较大,适用于甲烷氧化培养的渗滤液应满足:总氮1 400 mg/L,总有机碳55 mg/L,Ni元素0.4 mg/L,总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江汉平原2009年易于钉螺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河渠和水田)比例与钉螺密度的关系。首先,在ERDAS9.2和ENVI4.7软件中对江汉平原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在已有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借助eCognition软件利用向量相似度指标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结合目视解译经验并运用遥感指标通过建立规则集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将变化区域的分类结果更新2000年数据,得到了该区域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接下来,整理了江汉平原2009年螺情资料并计算出村级钉螺平均密度,绘制了2009年钉螺分布图。将绘制的钉螺分布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叠置分析,并结合收集的螺情数据确定了钉螺易于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滩地、河渠和水田。最后,将钉螺密度与这3种土地利用比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钉螺密度与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模型精度为R2=0857。该结论对通过遥感影像来估算钉螺密度具有指导意义,另外也可以为湖北省提出合理用地和灭螺并重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