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以废铅酸蓄电池中铅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用NH_4HCO_3为脱硫剂对铅膏进行脱硫转化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PbSO_4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NH_4HCO_3浓度对铅膏脱硫转化的影响;利用固液多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及表观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在实验选取的条件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增大NH_4HCO_3浓度及加快搅拌速度均可以促进铅膏的脱硫转化;表观活化能为9.7 kJ·mol~(-1),表观反应级数为0.71,反应过程受内扩散步骤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铅膏铵法预脱硫技术能高效、低耗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电位滴定表征了铁铈氧化物(Fe-Ce)的表面电荷特性,并使用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 MUSIC)进行了模拟,得到Fe-Ce材料的表面位质子结合常数为5.8,位密度为23.2个·nm-2,高于大多数铁氧化物的表面位密度.在Fe-Ce表面特性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CDMUSIC模型对系列pH(5~9)下As(Ⅴ)在Fe-Ce表面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齿单核单质子化形态≡FeOAsO3H1.5-和双齿双核非质子化形态≡Fe2O2AsO22-共存于吸附后的Fe-Ce表面,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5和34.2,电荷分布值(f)分别为0.25和0.50.使用以上模型参数,对pH 3.5~10.5范围内2种表面络合形态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 FeOAsO3H1.5-形态占主导;而≡Fe2O2AsO22-形态主要存在于偏碱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3.
苯系化合物在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俊峰  刘翔 《环境科学》2006,27(9):1846-1852
运用驯化的反硝化混合菌群进行了苯系化合物(BTEX)的厌氧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群能够在反硝化条件下有效降解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BTEX的降解规律符合底物抑制的Monod模型,当初始浓度小于50mg·L-1时,6种受试基质的厌氧降解速率顺序为:甲苯>乙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苯.整个试验过程中NO3-的消耗与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生物降解之间的摩尔比分别为:9.47,9.26,1  相似文献   
104.
为改善金属抛光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抛光金属粉尘的爆炸风险,设计一种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并通过建立多相流动数值模型,探究其内部流场特征与金属粉尘运动规律,分析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的金属粉尘直接重力沉降至水槽中;小粒径(PM10)的金属粉尘易随气流进入风道,进而通过水雾脱除;采用洁净进气源,可以有效降低工人操作环境的粉尘浓度;增加细水雾,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对PM10的除尘效率从30%提升至82%。  相似文献   
105.
利用Fe(Ⅱ)EDTA络合吸收-铁粉间歇还原再生脱除NO并回收氨资源的方法,实验研究了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0.015 mol/L的Fe(Ⅱ)EDTA做吸收剂,在起始p H 5.5、温度323K条件下吸收400×10-6~500×10-6的NO,脱除率95%以上;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过程可用缩芯模型阐释;铁粉添加量与搅拌强度直接决定了铁粉质点数量,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实验中Fe(Ⅱ)(NO)EDTA络合液150 m L,氧气含量为5%时,搅拌速度900 r/min、粒径为0.12 mm的铁粉浓度5.3 g/L、温度353 K、p H=6为最适宜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106.
为有效处理含异噁草酮除草剂废水,以Sb掺杂Ti/SnO2电极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异噁草酮废水进行降解,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异噁草酮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异噁草酮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异噁草酮初始浓度为100mg/L、电流密度为20mA/cm2、电解质投加量为0.10mol/L,反应120min后,异噁草酮去除率达到94%,此时TOC去除率为57.9%,能耗为25kWh/m2,且废水的可生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反渗透(RO)系统的工艺流程及维护。通过进出水电导率、产水回收率等变化情况,分析了RO系统的运行状况。得知:运用此系统,反渗透系统产水回收率达到65%~70%,系统脱盐率在99%以上,产水可以满足一级除盐水要求,实现了装置稳定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模糊评价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水质和水体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模糊评价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实测数据标准化、权重的确定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研究几个方面。以滇池历年营养物质数据为实测数据,通过对几种实测数据标准化方法、权重确定方法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组合应用,获得水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最优组合方法。结果表明,在评价方法中,实测数据标准化方法采用线性内插法,权重的确定采用超标倍数法,模糊模式识别模型采用广义海明距离和加权海明距离法,即采用超标倍数法的广义海明距离和加权海明距离法能够更真实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9.
贫营养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库底泥中分离出1株贫营养异养硝化细菌,命名为菌株Y11。经菌株生理特性研究和16SrDNA测序,鉴定出菌株Y11属于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考察了温度、pH及C/N对菌株Y11的硝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11进行硝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中性,最适C/N为6.0,在该条件下进行4d的硝化反应,菌株Y11对氨氮去除率可达91.42%。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方波溶出伏安法运用丝网印刷电极探索了一种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得到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参数:方波频率30 Hz,振幅80 mV,电位增量5 mV;0.5 mol/L的支持电解质(KCl);沉积电位-1.1 V,沉积时间400 s.在该优化条件下,在浓度为25 ~ 500μg/L范围内溶出峰电流与铅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对于几种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Mn2的存在严重抑制铅离子的峰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