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1067篇
安全科学   556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275篇
综合类   2822篇
基础理论   49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31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202篇
灾害及防治   1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峡库区宝塔河与曲溪两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的调查,以及对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连续3年的监测,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等对水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曲溪流域变化范围是0.4~14.6mg/l,平均为6.96mg/l;宝塔河流域变化范围是0.2~6.8mg/l,平均为2.41mg/l,耕地和林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对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②曲溪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一变化与降雨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也与季节性的农事活动有关;宝塔河流域受居民非农业活动影响显著,其水体硝态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年度变化表现为2005年略高于2004年,但2006年却略为下降,农业耕作对水体硝酸盐的含量影响比曲溪弱。  相似文献   
992.
紫外线诱变提高特效菌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诱变法对6 株特效菌进行处理,考察了诱变前后菌株理化性能及对难降解底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诱变使菌株形态和ERIC-PCR 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诱变后的菌株对目标难降解底物的降解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 PNCB3、CB4、14357、EM 的降解率提高了20%以上.诱变后菌株经7 代转接后,降解性能无显著降低,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诱变后复合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CODCr 的去除速率,延滞期缩短近2h,速率常数增大1.68 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抗击负荷与有毒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3.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GC-FID方法对2005年11月采集于长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的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影响该类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半挥发性有机物35种,包括多环芳烃类11种,取代苯类7种,酚类5种,酯类3种,醚类2种和其他类7种. 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7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22种. 沉积物中SVOCs的分布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其分布主要受采样点所处的水利条件、与排污口的相对位置、沉积物颗粒粒径、有机质含量和洪枯季等因素的影响;采样点的水动力条件越弱,与排污口的距离越近,沉积物颗粒粒径越小,导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994.
咸阳市生态市建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生态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角度,以咸阳市为例,构建区域生态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值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对指标体系中的“成本型"指标进行正相关处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度和关联系数.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分析生态市建设不同规划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根据关联系数分析制约生态市建设目标实现的瓶颈.结果表明,咸阳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但有10项指标与最优值相差较大;针对咸阳市生态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具体措施,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5.
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实验平台和大容量反应器对TNT废水进行处理,在放电电压为24-48kV,废水体积为7-12L,TNT初始浓度为41.67-90mg·l-1,电极为尖-尖式,间距为3-8mm的条件下,增加放电次数、升高放电电压和增加电极绝缘层长度都能提高TNT降解率,而提高溶液的电导率会降低TNT降解率.在一定的放电电压下,电极间距有一个最佳值;投加铁屑可明显提高TNT降解率,投加铁屑时,G值最高可达1.34×10-1 molecules·h-1·eV-1.  相似文献   
996.
自来水供水厂在运行过程会产生大量高浊度废水,其中富集了许多微生物、有机物及无机杂质,若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河流水体及周边土壤.采用磁絮凝工艺处理自来水厂供水过程中产生的高浊度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磁种(Fe3O4)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和沉降时间对废水中浊度、COD和UV254去除效...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微波辐射研究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沈阳市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和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作为微波脱水试验物料,分析物料性质、辐射强度、辐射时间以及添加剂投入量等对污泥脱水率和有机质损失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污泥中水分含量高的脱水效果最好,经过微波处理后的污泥有机质含量仍较高;辐射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540 W下辐射2~5 min即可达到良好效果;在合适的辐射时间下540~900 W都能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但在900 W时有机质的损失率较大,达到65.64%;添加剂投入量对污泥脱水基本不起作用,但可改变污泥微波干燥后的性状. 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决定微波试验运行系统的主次因素,最后建立了影响因素对污泥脱水率和有机质损失率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98.
垃圾填埋场大气汞的浓度和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贵阳市和武汉市的5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中的ρ(气态总汞)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填埋场的大气活性气态汞、颗粒态汞、单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质量浓度分布. 结果表明:5座填埋场ρ(气态总汞)为1.6~473.7 ng/m3,不同采样点的平均值为8.5~155.7 ng/m3,最高值出现在填埋场的工作面及工作面下风向区域;而封闭填埋场或运行填埋场的覆土区的ρ(气态总汞)较低. 天气条件和垃圾处理活动均可影响ρ(气态总汞)水平. 贵阳高雁垃圾填埋场大气ρ(活性气态汞),ρ(颗粒态汞),ρ(单甲基汞)和ρ(二甲基汞)的平均值分别为37.4,255.3,12.4和12.7 pg/m3. 虽然不同形态汞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全球背景值,但其产生的环境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999.
施用不同尿素对稻季不同层次土壤溶液中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利用大型原状土柱比较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施肥量(0、普通尿素150、300和包膜尿素100、150 kg·hm-2,以N计算)处理对稻季不同层次(30、65、80 cm)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渗漏水中NO3--N质量浓度均低于饮用水标准,常规施肥未显著增加氮的淋溶损失;各处理在不同层次土壤均发生反硝化作用;包膜尿素促进土壤反硝化强度,在65 cm和80 cm处尤为明显.施用包膜尿素可能增强浅层地下水的反硝化作用而降低水体NO3--N质量浓度.其影响机理及在对其它类型土壤上氮素淋失和反硝化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月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晋江市20 a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1985到2005年间,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5 325.93 hm2,年均扩展率为266.30 hm2·a-1;(2)20 a来农村居民点规模不断扩大,平均规模增长了77.74%;在空间形态上,农村居民点边界越来越破碎;在空间分布上,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平均最邻近距离缩短了37.44%,呈现出集中连片、密集分布的特点;(3)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 a来晋江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农村居住环境、国家政策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