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 and 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 are two kinds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and widely present in the environment and biota. The levels,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mass inventories of HBCD and TBBPA were investigated in sediments and paddy soils from the Liaohe River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ΣHBCD and TBBPA were in the range of not detected(nd) to 4.02 ng/g dry weight(dw) and 0.03 to 4.06 ng/g dw, respectively. γ-HBCD was dominated in sediments,while the abundance of α-HBCD was relatively high in paddy soi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HBCD and TBBPA in surface sediments and paddy soils indicated that the local point-input was their major source.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s and the HBCD levels suggested that TOC content also exerted an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BCD in sediments. Meanwhi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irrigation with river water was not the major transportation pathway of HBCD and TBBPA in paddy soils. Based on the study,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7 tons HBCD and 2.20 tons TBBPA deposited into sediments of the Liaohe River system every year. The total mass inventories of HBCD and TBBPA in sediments were far higher than that in paddy soils.  相似文献   
42.
近五十年来赤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峰地区近五十年来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近五十年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赤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变暖期,强对流天气频率加大,多暴雨暴雪,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主要表现为冬季平均气温上升。从不同层面分析气温、降水、日最高温度、最低气温、平均温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对水资源、土壤、植被、农业生产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实施宏观决策、保护环境、利用气候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张洪林  耿安朝  蒋林时 《环境科学》1998,19(2):71-73,76
被动式联苯-联苯醚的监测器以酸及硝化混合液处理过的玻璃棉为吸收介质,被动式吸收气体DTA;并通过乙醚-丙酮比色,测定监测器所采集到的DTQ量,根据累积浓度与对应的采样量,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所研究的监测器能准确测定1.5-21mg.h/m^3的DTA,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于12%;且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采样效率,变异系数小于5.5%,平均采样速度为141.17ml/min。  相似文献   
44.
镉和硒染毒对大鼠体内一些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染毒元素 Cd 和 Se 在生物体内对一些营养元素的影响,采用体内中子活化分析和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大鼠被高含量Cd或Se染毒后,不同组合的动物体内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含量 Cd 使大鼠体内N、Ca 、Zn 、Cu 的含量大幅度的降低,而高含量Se使大鼠体内 N、Ca、Zn 、Cu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当高含量的 Cd和 Se 同时在大鼠体内作用时, Se 和 Cd 对 N、Ca 、Zn 、Cu 元素,的毒性作用有相互缓解作用,而Se 和 Cd 对 P、K、Mg 元素毒性却有相互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45.
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生命周期CO,NOx,PM,HC,SOx,CO2排放为优化目标,对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进行了单目标及多目标优化,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后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混合比例为63%.与原始值相比,多目标优化后生命周期CO排放略有升高,NOx升高15%,PM升高19%;生命周期HC、SOx和CO2分别降低8%、50%和21%.  相似文献   
46.
新冠疫情防控消耗大量一次性口罩,口罩废弃物处置量大、环境环保要求高;高含水率淤泥水泥固化土并作路基填料是解决路基优质填料来源难、价格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利用废弃口罩加筋高含水率淤泥固化土并作路基填料的解决思路,以水泥为固化剂、以废弃口罩为加筋材料,实测不同废弃口罩掺量、尺寸及龄期条件下废弃口罩加筋水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探讨废弃口罩掺量、尺寸及龄期等因素对水泥固化土的加筋效果,以及废弃口罩加筋对水泥固化土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废弃口罩适用于加筋高含水率淤泥水泥固化土,本文试验条件下废弃口罩的最佳掺量约为0.5%,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提高约87.5%。废弃口罩加筋水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呈软化型,且废弃口罩的加筋作用提高了试样的抗变形能力;废弃口罩加筋水泥固化土呈现一定的塑性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47.
通过"灾害学"视角认识和理解生态安全,针对隐患因素对安全状态的影响,探讨了生态安全演变的隐患触发传递与响应控制机理,并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论述生态安全是反馈的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特征。研究表明,生态安全因素分析必须包含隐患因素分析;安全评价要素范围必须扩展。生态安全系统由隐患触发传递系统和响应控制管理系统组成,且两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隐患因素不断触发、传递、响应和控制的复合高阶演变过程,具有非线性灾变性、自组织及被组织性和有序与无序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4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green manure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organic carbon (C) was explored in the...  相似文献   
49.
Water-in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WIOCs) are an important fraction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PM2.5), which could affect the climate system and threaten human health potentially. In this study,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WIOCs in PM2.5 were investigated by 15 T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 with atmospheric pressure photoionization(APPI) source in positive ion mode. A total of 2573 and1875 molecular formulas were iden...  相似文献   
50.
O3对水稻叶片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O3)被认为是重要的气污染物之一,水稻又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因而准确地评估O3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开顶式气室法模拟研究了O3对水稻叶片可见伤害症状、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O3污染胁迫会导致水稻叶片产生明显的伤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老叶叶鞘褪绿,有褐斑,直至完全干枯;稻穗小且黄化,籽粒不饱满;水稻成熟期提前等。O3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当O3浓度为40、80和120nL.L-1时,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其中,分蘖期分别降低了25.3%、67.4%和86.3%;拔节期分别降低了57.4%、75.7%和97.8%;抽穗期分别降低了91.0%、97.2%和99.3%;乳熟期分别降低了89.5%、89.5%和96.7%。水稻叶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着O3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地降低,例如当O3浓度为40、80和120nL.L-1时,与对照相比,水稻叶片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6.3%、52.7%和65.7%,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6.5%、12.9%和43.4%。O3污染胁迫下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变化不同,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脯氨酸含量在40nL.L-1浓度O3熏蒸下急剧地提高,但是随着O3浓度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又不断地降低。在水稻乳熟期,脯氨酸含量均随着O3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地下降。O3污染胁迫导致水稻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当O3浓度为40、80和120nL.L-1时,乳熟期水稻叶片GSH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8.7%、80.2%和78.2%,GSSG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94.4%、527.2%和439.8%。研究表明,O3污染胁迫对水稻叶片氮代谢和抗氧化系统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