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894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258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典型石化企业排放空气质量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惠州市大亚湾区2017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WRF-CMAQ模型系统量化评估了大亚湾区某典型石化企业在关停和增产排放情景下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清单结果显示该企业2017年SO2、NOx、PM10、PM2.5、CO和VOCs的排放量分别为212 、1744 、455 、359 、1458 和6446 t,在严格落实等量替代及减排措施后,该石化企业虽然产能翻倍,但VOCs排放量同比2017年显著减少了30%,其它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了6%~19%.模拟结果显示2017年该石化企业排放对大亚湾区NO2、PM10、PM2.5和O3的浓度贡献分别为0.91、0.64、0.54和-0.08 μg·m-3,完全关闭该企业排放后对周边站点NO2改善效果最大(可使邻近管委会子站NO2浓度下降1.24 μg·m-3,下降百分比为5.10%),但由于NO的滴定效应,该企业NOx减排对周边管委会子站和霞涌子站的O3浓度均有轻微负贡献;该石化企业的增产改造对周边O3浓度降低影响明显,周边站点中O3浓度最高可下降2.45 μg·m-3(下降幅度为1.72%),大亚湾区O3浓度整体也可下降1.45 μg·m-3.此外,受秋冬季不利扩散条件以及主导上风向污染传输影响,该企业在1月和10月对管委会子站NO2、PM10和PM2.5的浓度贡献较大,由于冬季低温导致光化学反应自由基活性降低,该企业在1月对管委会子站O3浓度负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前有关天然湿地植物生物炭衍生溶解性有机质(BDOM)光谱特征尚缺乏系统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荧光区域积分法(FRI)对鄱阳湖3种湿地植物(苔草、南荻和芦苇)的物质组成和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湿地植物BDOM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有很大影响,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其稳定性提高,在500 ℃及以上的热解温度下可 产生有效固碳生物炭.热解温度是影响BDOM释放的关键因子,BDOM释放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BDOM释放含量总体上呈苔草>南荻>芦苇的规律.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BDOM的分子量、类蛋白质浓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相对丰度、富里酸比例和芳香性逐渐下降,而腐殖化程度、自生源成分则先上升后下降.此外,通过PARAFAC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组分和2个类蛋白质组分,且苔草BDOM中荧光组分总体多于南荻和芦苇.FRI结果表明,300 ℃下BDOM以类富里酸为主,其他条件下BDOM以络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为主.并且,本研究利用主成分 分析进一步探究了这些光谱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苔草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蛋白质浓度、芳香性、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相对丰度和 自生源有机质浓度均高于南荻和芦苇.  相似文献   
993.
开发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透明分散液对光催化材料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透明Cl掺杂TiO2分散液(Cl-TiO2).该分散液经过60 d仍能保持稳定,没有颗粒沉降.与商用P25、PEG400-TiO2相比,Cl-TiO2具有最优的可见光降解甲苯的光催化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Cl-TiO2在可见光下同时具有优异的灭菌效果,对大肠杆菌的灭菌率达到98.75%.其优异的可见光响应性归因于Cl掺杂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Cl-TiO2水分散液良好的稳定性得益于表面带有的电荷以及较小的水合粒径.这项工作为光催化剂用于改善室内环境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4.
尤倩  李洪枚  伯鑫  郑昀  陈少博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517-4524
基于2017~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飞机起降数据、机队配置数据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飞机发动机排放因子数据库等数据,自下而上编制了2017~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高分辨率飞机起飞着陆(LTO)循环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民用航空机场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2000~2020年3次疫情(2003年非典、2012年中东呼吸症、2020年新冠疫情)对机场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民航机场LTO循环NOx、CO、HC、SO2、PM和CO2排放量分别为10.90,8.22,0.96,0.28,0.06,1360.27万t;HC、CO、SO2、CO2在滑行阶段排放量最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92.80%、91.56%、41.81%、41.81%.NOx、PM在爬升阶段排放量最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7.93%、37.39%;2017~2019年我国民航机场飞机LTO循环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排放总量下降22.39%;排放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在2000~2020年3次疫情中,新冠疫情对我国民航机场飞机LTO循环排放量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5.
对澳大利亚水资源赋存现状、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细整理与分析,梳理了澳大利亚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发展历程、相关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再生水利用典型案例。该经验可为我国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指导和技术支撑。借鉴澳大利亚水回用技术与管理方法,我国可进一步发展污水再生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提高再生水生产品质,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通过浓度控制与处理工艺要求相结合提升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环境因素对于自动步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方法 首先介绍贝叶斯网络理论,然后将自动步枪系统可靠性建模划分为刚性抛壳机构和弹匣供弹机构两大模块。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制造、使用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进行故障树建模。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模型后,基于给出的底事件失效概率和引入的环境影响因子,计算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共因失效效应时自动步枪系统的可靠度。结果 从系统层面来看,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使系统的可靠度下降8.1%。结论 在进行自动步枪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时,考虑由环境因素带来的共因失效效应更为符合实际情况,不考虑共因失效效应时,往往会高估子系统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997.
氯消毒对城市污水中DOM的三维荧光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氯消毒过程中,通过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及反应过程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的连续测定,分析各类荧光物质随加氯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THMs生成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推测THMs的主要前驱物质。结果表明,加氯后0~6 h内,各反应时间点三维荧光光谱图的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较原二级出水明显降低,荧光峰的荧光强度减少40%~70%,说明DOM与氯发生反应,芳香构造化程度及不饱程度降低,从而失去荧光特性。其中,简单芳香族蛋白质(酪氨酸类)、腐殖酸类及富里酸类物质在加氯前后荧光强度变化较大,是生成THMs的主要前驱物质。THMs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15 min内各类荧光特性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减少约50%左右,同时生成了50.17%的THMs。  相似文献   
998.
Effects of cadmium (Cd)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calcium on mitosis and chromosomal aberration in the hairy root tips of Wedelia trilobat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 concentrations below 50 μmol/L had a lesser or even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mitotic index (MI) and the rate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 in hairy root tips, while those higher than 100 μ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I and gradually stimulated the rate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with prolonged time and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 Concentrations of 50 μmol/L Cd mainly induced C-mitosis, while more than 100 μmol/L Cd mainly caused chromosome breakage and chromosome adhesion in hairy root tip cells. When cultured with 300 μmol/L Cd, micronuclei were only observed in the interphase, middle, and late phase of hairy root tip cell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controls, exogenous calcium had an alleviating effect on Cd-induced cytotoxicity by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MI and reducing the rate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 in root tip cell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evidence that W. trilobata hairy roots with rapid autonomous growth could be used as a sensitive tool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Cd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1000.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esticides could induce 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that oxidative stres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volved. However, investigations comparing the capability of different organophosphorous (OP) compounds to induce cytotoxicity, genotoxicity and oxidative stress are limited. Hen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access the cytotoxic and genotoxic effects of five OPs or metabolites, Acephate (ACE), Methamidophos (MET), Chloramidophos (CHL), Malathion (MAT) and Malaoxon (MAO), an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using PC12 cell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ET, MAT and MAO caus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cell viability and increased DNA damage in PC12 cells at 40 mg L(-1). MAO was more toxic than the other OPs. ACE, MET, MAT and MAO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 (GSH) at 20 mg L(-1) and 40 mg L(-1) to different degrees. Pre-treatment with vitamin E(600 μM)caused a significant attenuation in the cytotoxic and genotoxic effect; pre-treatment reversed subsequent OP-induced elevation of peroxidation products and the decline of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xidative damage is likely to be an initiating event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OP-induced cytotox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