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我国各地膨润土的水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考察了我国各地膨润土的水理性质,讨论了膨润土的水理性质与层间阳离子的关系以及水理性质的矿床矿样间差异性,并对膨润土水理性质与其他物化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膨润土因其属型和属性不同使其水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层间阳离子类型是影响膨润土水理性质的重要因素,其中钠基膨润土具有高的胶质价、膨胀容和膨润值;不同矿床类型比较发现,沉积岩型矿样和火山沉积岩型矿样有较高的胶质价、膨胀容和膨润值;c轴有序度和<2 祄颗粒的质量分数与膨润土水理性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蓝圆)、虾类(长毛对虾)、头足类(火枪乌贼)和贝类(近江牡蛎)样品的脂肪烃组分。组分特征参数表明,珠江口海洋生物体中的脂肪烃类主要来自石油源,少量来自海洋生源烃。生物体内的石油烃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和代谢,反应出低浓度持续性石油污染的特点。在4种海洋生物中,近江牡蛎表现出较弱的降解和代谢石油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3.
垃圾填埋场渗滤水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水的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土地处理等技术。特别对渗滤水的生物处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4.
根际环境的调节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曹裕松  李志安  邹碧 《生态环境》2003,12(4):493-497
根际环境的pH和Eh会产生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过程。pH的变化影响到重金属的固定和活化,根际的酸化能够活化大多数重金属,使其毒性增强;反之,则固定大多数重金属,减轻其毒性。Eh的变化可改变重金属的价态和存在形态,使其毒性减弱或增强。根分泌物可从多方面影响金属的毒性和有效性,如改变根际环境的pH值和Eh来改变金属的存在形态和活度;与金属络合或者吸附、包埋金属污染物;通过影响根际微生物特征来改变金属的毒性。根际环境中微生物能改变金属离子存在形态,其代谢产物能对金属离子产生沉淀、螯合等作用。土壤脲酶对重金属污染最敏感,可以用于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控根际环境,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活度、毒性及其转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起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多环芳烃生物修复中的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来国  冉勇 《生态环境》2004,13(1):88-91
由于其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多环芳烃(PAHs)成为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和有效的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由于PAHs低的水溶性、强的吸附性,使其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不利于生物修复。添加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常见的加强PAHs生物利用性的方法。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在多环芳烃生物修复中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6.
受污染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及营养物质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臣坤  张太平 《生态环境》2011,(10):1530-1535
以广州市车陂涌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不同比例的粉煤灰、水泥、石灰和膨润土,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试验,探讨底泥经处理后的产物中碳素和营养盐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基本不会减少碳的释放,但会改变其释放形态,未经处理的底泥释放的TOC被迅速矿化,而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产物释放的TOC稳定存在。在试验期内,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对产物的硝态氮释放无明显影响;固化/稳定化处理能有效促进氮磷的稳定,固化体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量明显降低,分别比未经处理的底泥减少了67.4%和76.4%以上。不同来源的粉煤灰由于成分不同,在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掺杂珠江电厂的粉煤灰Z对氨氮和磷酸盐的稳定化效果优于恒运电厂的粉煤灰H。固化/稳定化技术为疏浚底泥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处理方法,为粉煤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7.
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与高锰酸钾、羟基氧化铁进行复配,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复合混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进水pH、进水有机物浓度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及絮体的沉淀性能。结果表明,PAC-KMnO4-β-FeOOH三元复合混凝剂具有显著的强化混凝效果,与相同条件下单投PAC及PAC-KMnO4二元复合混凝相比,TOC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与20%。达到相同的浊度去除效果,三元复配混凝剂可缩短27%~50%的反应时间,减少65%~75%的沉淀时间。进水pH、有机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PAC-KMnO4-β-FeOOH三元复合混凝剂对浊度与TOC的去除率均高于单投PAC的处理效果,三元复合混凝剂具有较强的抗水质变化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08.
以鼎湖山3个南亚热带森林演替典型阶段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标准化计算公式与服务价格,量化揭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不断增大;但各分项服务功能价值则表现出不同的动态规律与变化幅度,从而使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结构呈现非线性演化特征。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组分是涵养水源的功能价值,而中、后期则是保育土壤。人工林营造可以有效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而保育演替中、后期森林则对于大气CO2收和土壤保育而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9.
以人工致污的广东红壤为材料,采用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pH值的柠檬酸溶液对土壤中重金属镉解吸产生的影响,并对处理前后的土样进行了镉的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可以促进土壤镉的解吸且促进作用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液pH的变化,溶液中柠檬酸的形态发生变化,导致其络合土壤镉的能力发生变化;与原土相比,经过柠檬酸处理后土样中的酸可提取态镉所占比例下降,说明柠檬酸对土壤镉解吸的部分主要来自酸可提取态。  相似文献   
110.
土壤养分空间估测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养分是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土壤养分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的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区域尺度上,而且也表现在田块尺度上。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从传统统计学到地统计学,再到神经网络、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高精度曲面建模等新方法的不断改进过程。文章从地统计学方法引入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中为出发点,论述了国内外基于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合理的土壤采样数目,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定量化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然后简述了神经网络、地理信息技术、高精度曲面建模等技术在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最后对比分析了各种研究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同时指明了今后应加强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土壤在四维空间尺度上的演变机理以及环境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