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51.
建立了一种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等含氟温室气体的方法。使用CP-Sillica PLOT毛细管填充柱可使上述4种目标化合物实现基线分离。分别用全扫描模式和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2,0.19,0.10,0.08 mg/m~3和2.8,3.4,1.7,3.1μg/m~3。探讨了样品保存容器与保存时间对样品浓度衰减的影响,指出Tedlar采样袋或铝塑复合膜采样袋可以较长时间保存样品,在常温下,样品可保存至少7 d。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含氟温室气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2.
红水河河池段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红水河河池段天峨、都安断面2003年常规监测资料,对该河段水质状况进行总体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已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的要求;同时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3.
松嫩盆地水资源分布特征、开发潜力及21世纪用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土规划和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的松嫩盆地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加上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已经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松嫩盆地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实现松嫩盆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论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研究目的,首先分析了松嫩盆地水资源的分布特征;然后在统计现有利用量和预报未来需水量的基础上,得出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最后提出了松嫩盆地水资源在21世纪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4.
以曲轴模具设计为例 ,详细剖析了建造专家系统与实体图形库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 ,并对二者的接口技术以及实体图形参数化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利用光催化-臭氧协同处理微污染水体.分别考察了单一作用和协同作用、不同降解时间、pH值以及不同负载方式下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6.
消油剂乳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交通部标准JT2014-89“溢油分散技术条件”,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寻找出不同温度、盐度和消油剂与原油配比不同时乳化率的变化规律,绘制出乳化率的变化曲线,并对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过程中消油剂的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7.
简述了柴河水库水源涵养对保护水源水质、改善水质的作用;针对柴河水库水源涵养区氮磷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8.
通过 1997年 7月谭裕沟隧道内CO ,SO2 和NOx 的连续分析 ,研究了其污染状况和特征 ,根据分析结果计算了机动车排放CO ,SO2 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结果表明 ,机动车能排放出较高水平的CO和NOx,在城市中CO和NOx 有相当大的部分来源于机动车排放 ,而SO2 的排放量则非常小  相似文献   
159.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叠;其二,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在中西部地区,消除贫困与发展中西部旅游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可比拟的;其四,应着手构建中国PPT旅游(ProPoor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以及发展PPT旅游的战略措施,以期尽快消除我国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60.
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监测了近3a来五华区降水pH值。结果:2004年共出现酸雨5次,占全年降水次数6.3%;2005年无酸雨;2006年共出现酸雨1次,占全年降水次数1.6%。提出了酸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