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4篇
  免费   8484篇
  国内免费   29077篇
安全科学   6263篇
废物处理   908篇
环保管理   3513篇
综合类   44441篇
基础理论   6385篇
污染及防治   6302篇
评价与监测   2773篇
社会与环境   2274篇
灾害及防治   1836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787篇
  2022年   2181篇
  2021年   2175篇
  2020年   3056篇
  2019年   2792篇
  2018年   2848篇
  2017年   3076篇
  2016年   2558篇
  2015年   3469篇
  2014年   4061篇
  2013年   4594篇
  2012年   5259篇
  2011年   4762篇
  2010年   4450篇
  2009年   4055篇
  2008年   3712篇
  2007年   3757篇
  2006年   3196篇
  2005年   2411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325篇
  2002年   1180篇
  2001年   1119篇
  2000年   1104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482篇
  1995年   439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合成水滑石治理水体阴离子染料污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不同层电荷的合成水滑石(层状双氢氧化物)和它们的焙烧态为吸附剂,系统考察了此类材料对于甲基橙染料的吸附保留行为,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和扫描电镜测试说明经水热处理得到的合成水滑石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相纯度.水滑石及其焙烧态对于甲基橙阴离子染料的吸附研究主要采用间歇平衡法实验,吸附体系的电导率变化显示了水滑石的记忆效应,并有可能是焙烧态水滑石再生的动态过程反应低浓度甲基橙在焙烧态水滑石上的吸附实验说明,水滑石层电荷密度对于其焙烧态氧化物吸附低浓度阴离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2.
瓦里关山大气CO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相似文献   
953.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954.
江苏油田试采一厂采油七队用清洁生产的观点,规范管理,在推行清洁生产中摸索经验,提出油田实施清洁生产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5.
1998~2003年卫星反演的中国陆架海叶绿素a浓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1998~2003年SeaWiFS反演计算出的叶绿素a浓度数据,对中国陆架海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规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海区叶绿素a的浓度在各年间基本呈周期变化,每年随季节不同而变化。SeaWiFS反演的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与前人现场调查的结果较为一致,更为直观地揭示了中国陆架海的水文物理特征。遥感方法作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研究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升情况,完成电机散热能力评估,为电机散热优化和工程通风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驱动机构实际运行环境,在断风条件下进行自然散热温升试验,获取电机温升最大工作模式,并在该模式下进行2种风速条件下的通风试验,获取定子绕组的平衡温度.当定子绕组达到热平衡后,切断通风,进行断风试验,获取最大断风时间.结果 电机温升最大时,工作模式为三相通电,增大风速可降低定子外壁温度,提高定子绕组与定子外壁的温差.三相通电工况下,5 m/s和8 m/s风速下最大断风时间分别为15 min和22 min.结论 开展了电机温升试验研究,获得了典型工况下电机的温升状况,为电机散热优化和工程通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7.
上海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圈围与潮滩发育演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海市62%的土地是近2 000 年来长江来沙堆积而成, 尤其近50 余年来, 采用围垦-促 淤-围垦等有效的拦沙造地方式, 圈围滩涂1.01×105hm2, 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 缺、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将GIS 平台获取大量滩涂变化的基本 数据和长期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 充分利用长江来沙资源, 采用中高潮滩种青和工程 促淤拦沙圈围方法, 可加速潮滩淤涨发育和滩涂土地资源增长, 而低滩工程促淤虽然不利于潮滩地 形快速恢复, 但可快速获得大片土地资源。因而, 保证了50 余年来上海市在圈围土地与基本保持沿 海潮滩湿地面积总量变幅较少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958.
干法加氨脱除SO2中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NH3参与下,干法脱除SO2中的温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SO2与NH3的热化学反应中,反应程度随温度上升呈线性下降,然而,在脉冲电晕条件下,SO2脱率却随温度上升呈现非线性变化,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产物组成,揭示了在脉8冲电晕放电条件,干法脱除SO2存在两条平反应途径;(1)先成盐后氧化;(2)先氧化后成盐,在较高温度下反应主要按第(2)条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959.
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地表水时,弱电压不但会刺激电活性菌的呼吸作用,而且会引起氧化胁迫导致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过量分泌.为确认在地表水处理中弱电压对膜污染和净水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外加1.0 V直流电压(记为"BES系统")和无外加电压(记为"CK系统")的两组平行对照生物活性炭-超滤系统.经过50 d的运行,BES系统(36.1 kPa)相比CK系统(19.1 kPa)跨膜压差(Trans Membrane Pressure,TMP)增加更为显著,膜污染更严重.电路电流、电极电势和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显示,随着装置运行,两系统生物膜逐渐稳定,并且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PS导致阳极电容增加.相比之下,BES系统产生了更多EPS,具有更高的阳极电容.水质指标显示,BES系统中比紫外吸光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NH4+-N和PO43--P的去除增强但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减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Matrix,EEM)和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结果表明,BES系统膜池中产生了更多的生物聚合物,但腐殖质类有机物明显减少.活性炭表面EPS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测试结果证实,弱电压刺激了生物膜的生长,同时增加了氧化还原活性EPS的含量.对膜表面累积多糖、蛋白质含量的测试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多糖类大分子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的累积是导致严重膜污染的直接原因.研究可为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微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60.
切割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废渣具有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物资源化的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河北邢台钢铁厂中切割钢渣为过硫酸盐(PS)活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S)去除水相中偶氮染料酸性红73(AR73),实验表明,25 mg·L~(-1) AR73在15 min内,其降解率为99.9%,TOC矿化率达58.6%.同时考察了钢渣投入量、PS浓度、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对AR73降解效率的影响:随着PS浓度、钢渣投入量的增加,AR73的降解速率也逐渐增加;在pH为3~9时,AR73均可被有效去除,酸性条件更有利于AR73的去除.活性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酸性红73的降解是通过自由基和非自由基两种机制实现的,且钢渣可多次回收重复利用.钢渣活化PS技术,还可有效去除蒽醌类染料(活性蓝19),其去除率为99.9%,矿化率可达92.0%;同时该技术对某印染废水(COD_(Cr)=5625 mg·L~(-1))的去除率达49.9%.本文所构建的切割钢渣活化过硫酸盐(PS)技术可应用于偶氮印染废水的处理,实现"以废治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