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576篇
安全科学   319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536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探究有限空间内光照对屏幕作业视觉疲劳影响,选取实验人员在受限空间平台内进行模拟屏幕作业。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限空间内作业,300 lx为理想的照明条件,并且在较昏暗(0~100 lx)的情况下,视觉能力下降的最快;光照强度的强弱对疲劳有明显的影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闭眼时长明显高于正常光线(300 lx)时和较亮(750 lx)环境的闭眼时长,在作业30~60 min时,男女表现差异明显;黑暗环境更能造成作业人员疲劳,男性在黑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能力优于女性。同时做出推断,闭眼波动性增大的时间点推测为疲劳关键点,应该对该时刻工作的人员提醒或提前进行休息,避免该时刻出现。研究结论可为关于视觉疲劳眼动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究有限空间内检修工在高温高湿状态下的脑疲劳特征,采用对照与模拟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人员脑电波变化进行监测,利用傅里叶变换对原波信号进行时频转换,提取相对频率、重心频率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有限空间环境中,人体脑波功率变化幅度明显变大;在进入疲劳状态时有限空间环境的脑波功率低于对照组;高频的β波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减少的比例较大,平均下降7.1%;脑波重心频率由8 Hz降为6 Hz,平均下降11.3%,由α波变为θ波,大脑活动进入疲劳状态。说明有限空间的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脑疲劳具有明显影响,可用于脑电智能穿戴监测设备监测工人脑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环境空气臭氧累积规律,利用2017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数据,统计分析臭氧累积速率,并利用回归方法拟合并优化臭氧浓度及其累积速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同时结合气温、风力、臭氧前体物等时序变化情况分析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沈阳市臭氧月均浓度年变化、日均浓度年变化以及小时浓度日变化时序曲线均呈现单峰形态;年变化中,6月的臭氧浓度最大,4月臭氧累积速率达到最大值;日变化中,14:00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09:00—11:00臭氧累积速率最大,19:00—20:00臭氧迅速消减。温度、风速同臭氧浓度之间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臭氧前体物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浓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双酚A(BPA)和三氯生(TCS)是两种受广泛关注的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而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品生产海域之一,因此,长江口-杭州湾海洋生物中BPA和TCS的污染特征应引起重视。检测了长江口-杭州湾26种海洋生物体(17种鱼类、6种软体动物、3种甲壳类)肌肉组织中BPA和TCS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海洋生物样品中都可检出BPA,其浓度为0.14~18 ng/g(平均5.2 ng/g);73%的海洋生物样品中含有TCS,其浓度为P<0.01);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中BPA和TC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8、5.2、2.3 ng/g和12、15、28 ng/g;据估算,浙江普通居民通过食用海洋生物对BPA和TCS的每日摄入量均值分别为5.6 ng/kg和15 ng/kg。  相似文献   
995.
卤素自由基尤其是氯自由基在污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以及表层海水中环境微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与毒性风险.在污水及表层海水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有机污染物,单纯依靠实验手段测定它们和氯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费时费力并且成本较高.因此本研究通过发展氯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的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模...  相似文献   
996.
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硝基酚厌氧生物降解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5℃中温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共基质,采用间歇试验法,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研究了2-硝基酚、4-硝基酚、2,4-二硝基酚和2,6-二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利用相对活性值来判断硝基酚对产甲烷菌的抑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硝基酚浓度小于24mg/L时,对产甲烷菌没有产生抑制作用;4-硝基酚浓度小于20mg/L时,对产甲烷菌没有产生抑制作用,浓度为24mg/L时产生轻度抑制;2,6-二硝基酚浓度小于12mg/L时未产生抑制作用,浓度为16mg/L~24mg/L时产生轻度抑制;2,4-二硝基酚浓度小于4mg/L时没有产生抑制作用,浓度为8mg/L~24mg/L时产生中度抑制.4种物质对产甲烷菌活性的抑制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2-硝基酚<4-硝基酚<2,6-二硝基酚<2,4-二硝基酚.  相似文献   
997.
废轮胎流化床热解半焦结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对废轮胎热解半焦微观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热解温度、床料粒径、流化数等参数对热解半焦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孔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随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在650℃或750℃出现一峰值,这表明对半焦品质而言,轮胎存在最佳的热解温度,采用较小粒径(0.135~0.304mm)床料时有使最佳热解温度下降的趋势;半焦孔隙率随流化数增加而减小;半焦比表面积随流化数的变化趋势与热解温度有关,550℃时流化数增加半焦比表面积减小,650℃时流化数增加半焦比表面积增大;半焦孔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床料粒径有关,采用较大粒径(0.304~0.4mm)床料时,半焦孔体积随温度升高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采用较小粒径(0.135~0.304mm)床料时,半焦孔体积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巢湖东区底泥污染物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巢湖东区底泥样品中有机质、总氮、总磷、铅、铜、铬和锌的含量,其中,表层w(有机质),w(总氮)和w(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2 016%,0 108%和0 053%;w(Pb),w(Cu),w(Cr)和w(Zn)的平均值分别为40 2,40 1,79 2和123 8mg kg。研究了底泥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一般规律是严重污染层高于污染过渡层,污染过渡层高于正常湖泥层。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作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东区底泥重金属含量高于安徽土壤背景值,但仍属于低生态危害。对有机质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其中w(总氮)(y,%)与w(有机质)(x,%)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 1194+0 0475x,相关系数0 975,线性高度显著,说明总氮与有机质具有同源性。底泥中的w(C) w(N)为18.62,w(N) w(P)为2 12,与其他富营养化湖泊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有机指数均高于底泥肥污染标准。   相似文献   
999.
城市小型人工湖围隔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叶绿素a、总磷、总氮、硝态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溶解性总磷、氨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水华期藻类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甲藻,外源磷的添加会使藻类多样性指数提高,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水华期并不是1种藻占绝对优势,有时是2种以上的藻同时爆发.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SPE-LC-MS/MS)技术,建立了养殖废水中17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的测定方法.水样在采用固相萃取法富集前,先用0.45 μm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而后加入5%甲醇(体积比),用盐酸溶液将水样pH调节至2.0±0.5,经固相萃取柱富集,最后用9mL0.1%甲酸甲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