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1.
Reservoirs created for hydropower productio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impacting a rive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river impoundment on the downstream environment is critical to decision-making for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The changes caused by impoundment are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 resulting effect o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impacts caused by a series of reservoirs along a river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f five reservoirs along the Maotiao River, China. We found that a series of impoundments plays a role in decreasing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downstream reservoirs. Within the studied area, nitrogen is not a limiting factor for phytoplankton growth. The ratio of silicon to phosphorus (Si:P) can become a major factor in the regula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Si:P ratio increased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reservoirs, causing a concurrent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Bacillariophyta,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winter.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eation of dams eliminates Si limitation downstream.  相似文献   
6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作为一种单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SERS技术的高灵敏性、可实时检测等特点,在环境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增强基底材料的SERS效应、提高其选择性和优化实用性的三个方面介绍了SERS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SERS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13.
在对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中发现,除自然灾害外,大部分安全事故最终都可归结为人因失误所致。由人因失误造成的事故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由人的心理原因造成的,如侥幸、疏忽大意、意识状态不佳等,另一种是由人的生理原因造成的。而人的生理特征主要是通过血压变化、体温变化、心率变化、体重变化、热平衡交换等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煤矿作业工人血压变化规律,对降低人因失误率、提高煤矿本质安全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14.
为探索温度对煤粒瓦斯扩散特性的影响,利用瓦斯吸附/扩散仪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同温同压初始条件下的煤粒升温瓦斯扩散,同压不同温初始条件下的恒温煤粒瓦斯扩散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温同压初始条件下的等效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关系增大。同压不同温初始条件下的恒温综合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温度升高时,温度与初始吸附量对综合扩散系数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趋势。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内的扩散量取决于二者的配比关系。建立温度影响下的理论扩散方程,数值模拟不同温度下的全过程扩散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各温度下的恒温扩散曲线呈多点交叉状态,符合试验关系。  相似文献   
615.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矿井火灾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矿井火灾进行分析,结合平煤六矿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树.应用模糊重要度法对事故树基本事件进行排序,把导致火灾的两大因素进行模糊分级.从模糊概率排序以及分级可以看出,引燃火源和可燃物是比较危险的因素,发生的概率比较大.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就要严格管理这两个重要的因素.这对于煤矿决策管理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16.
原油脱除硫化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中的硫化氢不仅会腐蚀设备、管道,降低原油品质,而且会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在原油集输过程中脱硫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与天然气的脱硫化氢技术相比,国内的原油脱硫化氢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有必要开展原油脱硫化氢的技术研究。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油物理脱硫技术、化学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的新进展,发现物理法脱硫是主要的脱硫技术,优质脱硫剂的研发是化学脱硫的关键但其效率受多因素影响,微生物竞争排斥技术是很具潜力的生物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617.
对太湖东部水域9个点位浮游硅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个点位的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到较丰富状态,其水质为中污染到轻污染;硅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和密度因水域地形特点、换水周期等因素出现差异,在半封闭水体中的物种丰富度较差,生物量和藻密度较高,优势种所指示的水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硅藻相对多度和各项环境因子冗余分析显示,总磷(TP)对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影响显著。东北部水域浮游硅藻群落主要受到TP和浊度(NTU)的影响,东南部水域浮游硅藻群落受到TP和NTU的影响则很小。  相似文献   
618.
污水处理中磷回收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由于磷矿的开采和磷在自然界中近乎单向循环。磷资源日益枯竭。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我国污水排放中的磷量相当于磷矿产量的37.5%,经过处理回收可以转变为磷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当前磷的回收技术有沉积法、结晶法、土地利用等多种形式,除了土地利用外,其他技术都处于试验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磷酸盐是磷回收的主要形式。鸟粪石和磷酸钙分别适合用作肥料和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619.
生态补偿过程动态演化机制及其稳定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补偿是通过调节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手段或制度安排。论文从微观维度对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将生态补偿利益群体分为实施群和受益群,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复制动态、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举报惩罚"制度存在的情况下,两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稳定均衡策略(保护、补偿),即实施群选择"保护"策略,受益群选择"补偿"策略,其中实施群决策主导系统稳定性;利益群体各决策选择的比重是稳定均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实施群和受益群选择"保护"和"补偿"策略的比重,可加快稳定均衡策略的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620.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对一株高效杀塔玛亚历山大藻微泡菌BS03(Microbulbifer sp.)产杀藻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碳源、氮源、pH、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并对5个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15(155)水平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S03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蔗糖8 g/L,蛋白胨10.50 g/L,初始pH值7.5,培养时间32 h,接种量3.00%.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该菌发酵液的干重为4.725 g/L,较优化前增加了31.35%,LD50为0.768%,较优化前降低了25.14%.研究结果为杀藻活性物质以及杀藻机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