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423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91.
北京大学非采暖期室内空气中的气态多环芳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同步采集并分析了非取暖期北京大学住宅小区和教学楼室内和室外大气样品中气态PAHs含量.结果表明,室内空气中气态PAHs含量高于室外.室内外样品相似的化合物分布谱说明室内污染主要来自室外空气.距交通干线近的样点室内外浓度均高于对照样点,说明非取暖期机动车排放是城市室内外空气中气态PAHs的主要来源.挥发性弱的高环化合物含量表现出比低环易挥发化合物更明显的随距交通干线距离变化的趋势.此外,所有室内空气中气态PAHs含量均高于对应的室外样品.  相似文献   
792.
目的 精确描述压缩橡胶永久变形率的变化规律,准确评估其使用寿命。方法 应用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建立压缩橡胶永久变形率的变化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压缩橡胶永久变形率变化规律的微分方程通解。再以氟硅橡胶为例,通过高温加速试验获取其在100、125、150、175、200℃下的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环境作用动力学通解和阿伦尼乌兹公式建立氟硅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率模型。最后,与3.5 a的自然环境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应用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建立的氟硅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率模型与3.5 a自然环境试验数据的最大误差约为3.32%,而应用阿伦尼乌兹公式建立的氟硅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率模型的最大误差约为14%。结论 阿伦尼乌兹公式只适用于没有环境作用或固定环境作用下的物质特征变化,而环境作用动力学方程中,有明确的环境作用项σ,适用于复杂环境作用下物质特征变化规律的描述。  相似文献   
793.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研究和多点田间试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其退化成因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对生物积累过程的干扰、桉树全树利用方式、耕垦的不适当以及林地养分收支严重失衡。其防治措施是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回归林地调落于土壤、应用适当的采伐利用方式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94.
土壤氮输入形式显著影响土壤CO2 排放.生物炭负载氨氮作为一种新型氮输入形式,既降低了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又减少了环境治理成本,其对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和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CF)、生物炭配施化学氮肥(BF)和生物炭负载氨氮(BN)这4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输入形式对土壤碳排放、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BF显著提高了累计碳排放量(66.24 %),而BN未见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BN累计碳排放量较BF处理显著降低了35.28 %.与CF和BF相比,BN处理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0.25 %和5.20 %,36.72 %和36.19 %,90.36 %和61.36 %.与CF相比,BF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BN处理降低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与BF相比,BN处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11.16 %,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8.12 %和5.83 %.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木糖苷酶活性,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极显著相关;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极显著相关;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与累计碳排放量呈极显著相关.综上所述,生物炭负载氨氮较生物炭配施化学氮肥显著减少了累计碳排放量,其减排效果更优.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国家“双碳战略”落地、生物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体系构建和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实现.  相似文献   
795.
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泥及污灌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ECD定量测定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泥及污灌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结果表明:底泥样品中HCHs和DDTs的含量为0.107-111.69ng·g-1和0.476-66.512ng·g-1,有机氯农药总量为0.583-178.202ng·g-1;土壤中为0.194-6.974ng·g-1和0.520-10.438ng·g-1,有机氯农药总量为0.714-17.412ng·g-1.底泥中HCHs的α/γ比值约为4,底泥和土壤中DDT/(DDE DDD)的比值较大.  相似文献   
796.
城市大气污染物对PEMFC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城市空气污染物(即阴极气体杂质)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FCV)进入商业化应用时即将面临的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文中综述了CO、CO2、硫化物、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NH3、卤素离子(X-)、酸沉降物以及大气颗粒物等对PEMFC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解决阴极气体杂质影响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97.
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其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单月1次的采样。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1.46×106~2.55×107cells/L,年平均密度为6.09×106cells/L,春、秋季出现2个密度峰值;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春、冬季硅藻、隐藻占优势,夏季蓝藻、绿藻占优势,秋季蓝藻、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密度与TP、Chl-a及上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TN相关性不明显;水库的水文形势季节性变化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结构和密度的变化,浮游植物生长短期效应明显受流域降水和温度双重影响;从大尺度生态效应角度看,食物网的下行效应可能是目前影响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的主导因素,大规模滤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对浮游动物造成较高的捕食压力,间接促进了浮游植物种群的增长;磷是关键的营养盐因子,保持水体低磷浓度和氮磷比大于100,对降低浮游植物密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8.
通过分析位于钦州湾的2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2010年的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钦州湾水温、盐度、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海水表层水温变化是引起钦州湾溶解氧含量变动的主要原因;钦州湾海水表层盐度及pH值主要受钦江、茅岭江径流及潮汐涨落的影响;处于河口区域,受大陆径流影响显著的海域使用海水水质标准来评价有欠妥当。  相似文献   
799.
800.
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重点关注的两个自然过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表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从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碳循环过程对土壤侵蚀的反馈两个方面综述了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理想的地质载体是深刻理解地质历史时期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的关键;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降雨侵蚀力估算方法缺乏标准化是造成土壤侵蚀量估算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机制是科学评估土壤侵蚀是碳源或碳汇的关键环节。建议未来在以下三个方向开展工作:(1)以湖泊沉积物为地质载体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有着巨大发展和应用潜力,建议利用AMS 14C、137Cs和210Pb等多种定年手段,使用环境指示意义明确的代用指标,建立近千年高分辨率流域气候与侵蚀序列,研究十年至百年尺度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2)流域版水蚀预报模型(WEPP)可能更适合小流域预测研究,在其实践应用过程中除规范标准小区的坡度和坡长之外,还应通过长期观测和试验确定不同气候区侵蚀性降雨阙值以计算降雨侵蚀力;(3)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稳定同位素探针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