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3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2157篇
安全科学   485篇
废物处理   311篇
环保管理   575篇
综合类   4221篇
基础理论   121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84篇
评价与监测   464篇
社会与环境   362篇
灾害及防治   27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而备受关注.肠道吸收是人体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肠道吸收过程和毒性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体外胃肠模拟法和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然而体外胃肠模拟法缺少人体肠道细胞成分,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着物种差异且实验成本高.鉴于此,研究者开发了能够部分模拟人体肠道上皮功能的体外肠道细胞模型.此模型作为研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能模拟肠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过程,并能够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重金属的肠吸收和肠毒性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介绍了人肠上皮的结构功能、肠道上皮细胞对重金属吸收转运机制、肠道细胞模型的发展及其在重金属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总结了肠细胞模型功能验证指标和优化方法.同时,还对肠道微流控培养系统(芯片肠道)和肠类器官等三维肠细胞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报道了一种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新型材料即新生态MnO2 及其对三种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作用及影响脱色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新生态MnO2 对酸性媒介染料的吸附能力很强 ,当染料浓度为2 0 0mg/L、pH <2时 ,其对酸性媒介黑T、酸性媒介绿G和酸性媒介黄GG的脱色率分别达 98.2 %、94.5 %和 96 .4%。染料吸附效果受体系pH值、MnO2 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pH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新生态MnO2 对酸性媒介黄GG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药型罩结构参数对所形成的聚能射流在水中运动的影响,改进水中聚能射流的运动特性。方法 采用多物质单元ALE法就锥形罩射流对水介质的侵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锥形装药结构中药型罩锥角和厚度对所形成的聚能射流侵彻水时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 锥形罩锥角大小及药型罩厚度对聚能射流在水中的形状、射流速度、加速度等有着明显的影响。侵彻体进入水中10 cm后,药型罩的锥角从30°增加到150°的过程中,剩余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90°时达到最高。药型罩厚度为1.5~4mm时,剩余速度变化起伏小;厚度为4~6 mm时,剩余速度开始大幅下降。结论 当锥角为90°时,罩厚为4 mm的药型罩所形成的射流在水中表现最好,形成的射流侵彻深度最长,侵彻水介质10 cm后的剩余速度最大,存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选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受试生物,设定5、100、1 000、10 000、50 000、100 000μg·L-1以及对照共7个PFOS浓度梯度进行水培,分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内的抗氧化系统酶和细胞色素含量等生理响应特征,并研究金鱼藻对PFOS的生物有效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对PFOS的富集量最高可达3 180 mg·kg-1dw,最大富集系数高达40.7倍,可作为PFOS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遴选物种。随PFOS浓度升高,SOD活力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POD活力表现为双重效用,即低浓度促进酶活力积累,而高浓度抑制酶活力积累。CAT活力在低浓度组(0、5、100、1 000μg·L-1),未表现出明显异常,在高浓度组(10 000、50 000、100 000μg·L-1),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色素含量也反应较为敏感,低浓度处理后色素含量升高,高浓度处理则导致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浓度处理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评价PFOS污染水体的生理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5.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工业源排放区域的环境暴露、来源解析以及动物层面的生态效应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普遍存在于非工业源(生活源)的城市河道PFCs暴露及水生植物富集等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选择位于北京北部东西贯通的城市河道——清河水体为对象,分析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12种目标PFCs均有检出(总量最高为65.45 ng·L-1),并以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PFBS)为主(最高达45.63 ng·L-1);6种水生植物(篦齿眼子菜、黑藻、金鱼藻、芦苇、菖蒲及水葱)的富集物质均以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为主,沉水植物中金鱼藻对于PFOS的蓄积效果优于黑藻及篦齿眼子菜,挺水植物中根部PFCs含量高于茎叶,根部PFOA及PFOS含量高于茎叶,但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含量茎叶则高于根部。整体来看,尽管芦苇、菖蒲和水葱3种挺水植物尚不能作为PFCs的超富集植物,但其根部对PFCs均有显著的吸收效果,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潜质;沉水植物中金鱼藻是北方自然河道的优势物种,且对PFOS具有显著的富集效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PFCs生物指示和生态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996.
户外运动服装的开发及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户外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户外运动用品店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因此具有防护功能的户外运动服装特别受到青睐。本文综述了户外运动服装的需求和分类,分析了户外运动服装的结构和功能性设计思路,并论述了未来户外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采用C80量热仪测定几种化学品的放热反应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一步求得瞬时功密度(ρIPD).依据化学品热不稳定性分级标准对所测定化学品的热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以瞬时功密度为依据得出的化学品热危险程度与化学品的实际危险情况接近,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化学品反应过程能量释放的危险程度,可为化学品危险性评价与事故预防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根据长输管道系统风险的成因、危害以及所具有的灰色特性,结合国内环境条件、运行状况和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采用灰色关联理论与熵权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长输管道风险评价作定量的研究,确定了长管道系统的主导风险因素的风险排序.为了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合理优化评价过程,在借鉴长输气管道风险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运用专家评分体系对长输管道系统进行评分,计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指标值.将得到的指标值分别运用传统的灰色关联理论模型和熵权改进的灰色理论模型来计算,最后将两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得出的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999.
王振  苑静  宋文华 《安全》2010,31(2):12-15
本文依据对安全文化,组织结构,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的分析,构建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组织结构、职责和目标的合理安排,安全风险控制的手段,持续改进四大部分内容,并运用构建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针对天津梅江南1号地住宅小区进行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例研究,重点分析了施工安全的保障措施及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内电解-Fenton氧化法对其处理过程中该染料的降解历程。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质谱仪等分析检测仪器对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的分析,并对各种谱图进行了解析,推断出了染料在内电解-Fenton氧化法处理过程中的降解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